今日A股,或许又是超预期
解谜:政策超预期强势,股市缘何高开低走?
昨日,国新办召开了“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新闻发布会,这场发布会从多个维度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宛如一颗投入资本市场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
一、政策组合拳:力度空前,亮点纷呈
其一,发布会规格之高,堪称罕见。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集体亮相,这种高规格的阵容向市场传递出强烈的信号,彰显了政府对于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的坚定决心。
其二,政策工具箱全面开启,覆盖范围广泛。货币政策、房地产金融、资本市场改革等关键领域均被纳入政策范畴,形成了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这些政策犹如精准的手术刀,旨在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其三,政策出台的时点把握精准。此时恰逢经济数据出现波动的窗口期,政策的及时出台,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市场注入了信心和活力。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商务部在清晨紧急释放了中美接触的积极信号,与金融政策形成了政策“双响炮”,本应成为市场的强力支撑,推动股市一路高歌猛进。
二、市场反应:背离逻辑,异常凸显
然而,现实却与市场的预期背道而驰,A股市场再次上演了“利好兑现即回调”的经典戏码。盘面上,三大异常现象格外引人注目:
板块表现分化严重。直接受益于政策的地产板块振幅高达3.2%,而科技股却在盘中大幅跳水,跌幅超过2%。这一现象充分显示出资金在板块间的分歧加剧,市场资金流向缺乏一致性。
量价背离现象明显。尽管两市成交放量至1.47万亿,环比增幅达9.8%,但主要指数的涨幅却未能与量能相匹配。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发动机轰鸣(成交量放大),但车速却提升缓慢(指数涨幅有限),反映出市场上涨动力不足。
中外市场表现倒挂。在美股纳斯达克大涨1.8%的背景下,中概股金龙指数却逆势下跌2.34%。这一反差暗示着海外资金对国内政策利好的解读存在差异,可能受到国际形势、汇率波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温差根源:政策本意与市场认知的冲突
深入剖析市场反常表现的背后,可以发现三层逻辑冲突:
在政策定位方面,本轮政策组合拳的本质是“防御性托举”,而非“进攻性刺激”。仔细研读政策表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等措辞反复出现,这与4月PMI回落至临界点下方、货运量环比下降等先行指标相互呼应。这表明政策更多是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未雨绸缪,旨在稳定经济大盘,而非推动经济大幅增长。
资金博弈层面,上证3320 - 3400点区间沉积着2023年三季度的密集套牢盘。昨日市场的跳空高开,直接触及了这一筹码密集区的上沿,引发了解套盘与短线获利盘的共振抛压。北向资金日内呈现出“早盘流入、午后流出”的摇摆态势,净买入金额较开盘时收窄63%,这显示出机构投资者仍在谨慎评估政策的实际效果,尚未形成一致的做多预期。
市场预期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虽然政策力度超出了市场预期,但部分具体措施(如房地产金融支持)仍属于既有政策的延续和细化,与市场期盼的“颠覆性利好”存在落差。这种预期差导致部分激进资金选择在利好兑现时获利了结,转而观望后续政策的接力情况。
四、钱诚,千顺万顺:短期波动,长期向好
笔者再强调一下,从技术层面来看,若市场这两天能够站稳3326点,底部将得以确认。然而,当前的市场犹如一个情绪化的“巨婴”,很多人完全忽视技术分析,利好消息来临时一通砸盘,利空消息出现时继续砸盘。但市场终究会回归理性,经过一夜的冷静思考,明天市场有望重新走好。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和耐心,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把握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