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时,15万锦衣卫都去哪里了?为何不救崇祯不救大明?
明朝灭亡的时候,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牛高马大虎背熊腰的15万锦衣卫都去哪里了?
他们为什么不救大明帝国?为什么不救崇祯帝?
在很多影视剧中,锦衣卫的权力非常大!他们对大明皇帝忠心耿耿,为皇帝监视朝廷内外文武百官。
锦衣卫的每个成员都身怀绝技武功高强,在明朝简直就是横着行走啊!一旦大明皇帝下达命令,他们会不择手段地前去执行!其冷酷残暴的形象真的是令人瑟瑟发抖,所到之处百官都战战兢兢。
在大明帝国你一旦被锦衣卫盯上,多半凶多吉少。锦衣卫无处不在,让人闻风丧胆!甚至你头天晚上睡觉的姿势,锦衣卫都会给你记得一清二楚。就像皇帝在你身上安装了一个摄像头一样,你说可怕不可怕?
那么大明王朝灭亡前夕,崇祯皇帝为什么不派锦衣卫去攻打李自成和努尔哈赤呢?派了,奈何势单力薄“双拳难敌四手”!难以阻挡李自成的百万大军。
其实,锦衣卫在明朝初期只是一个情报机构!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防止腐败,设立了一支只忠于自己的特殊武装力量。
锦衣卫这支精锐部队可谓权力滔天,可以不经地方官府直接抓捕审讯犯人。一开始锦衣卫是为了惩治那些无法无天的大臣,比如当时比较有名的胡惟庸案,锦衣卫就在一定程度上立了大功。锦衣卫掌管着明朝诏狱和廷杖的执行权,大明皇帝让他们对付谁!他们就对付谁。
再比如:明朝初期的时候,朱元璋有次召见太子的老师宋濂,用开玩笑的语气问他你昨天都跟谁在一起吃饭?
宋濂老老实实的回答!朱元璋听了以后很满意,随即让太监拿出一份宋濂昨天请客的人员名单和菜单,跟他对照!里面的内容,跟他刚才说的话几乎一字不差!宋濂吓出一身冷汗!想不到自己这样一个无欲无求的清流,也能被大明皇帝“关心照顾”得滴水不漏。
锦衣卫的职能非常广泛,他们直接对大明皇帝负责,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从事侦查、审问、逮捕等活动。锦衣卫可以游离在法律之外,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
锦衣卫最著名的是作为皇帝的“耳目”,暗中监视文武百官、地方势力甚至大明百姓,搜集情报以预防谋反异动。通过密探、线人网络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可直接向皇帝汇报,官员的一举一动皆在其监控之下。锦衣卫不同于督察院,属于直接归属明朝皇帝亲自领导的监察机构,只对皇帝一个人负责。
如果文臣武将、内阁大臣和司礼监搞小动作,锦衣卫和东西厂卫的牢饭可不是吃素的皇权特许先斩后奏。
随着锦衣卫权力的增大,锦衣卫内部开始变得黑暗起来。嘉靖年间,有个叫陆炳的锦衣卫指挥使,人称锦衣一霸。他当上锦衣卫指挥使后,拿了无数好处收了很多财宝,他背后的财富可以抵得上江南一个省的税收。
到了明朝中期,锦衣卫的名声开始逐渐败坏,就连明朝的皇帝也开始不再信任锦衣卫了。
后来锦衣卫就出现了东厂和西厂,锦衣卫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演变成了锦衣卫与东厂之间的势力对决!他们明争暗斗互相牵制。再后来东厂彻底压制住了锦衣卫,锦衣卫也沦落成了东厂的下属部门。
随着明朝的衰落和灭亡,锦衣卫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城,由于东厂的宦官不作为,导致锦衣卫人心不齐内部开始分裂!看似锦衣卫人数众多仍旧威风凛凛,但实际已经是个空壳。
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19日的北京城,当李自成的马蹄踏碎承天门时,紫禁城内的锦衣卫衙门竟一片死寂。这支传说中"缇骑所至,草木皆兵"的神秘力量,在帝国陨落之际集体消失于历史迷雾。15万锦衣卫的上演了北京保卫战。当崇祯帝朱由检传唤锦衣卫上前抵抗时,部分锦衣卫尽忠职守战之最后一刻。
锦衣卫本质是大明皇帝的"暗剑",15万特种兵力中有六成属明朝军户编制,负责缉捕审讯。四成是匠户出身的情报分析人员,精于刑狱疏于兵团野战!擅长情报却不懂兵法。
当李自成的炮火轰开平则门时,这些惯于在诏狱里用烙铁逼供的特务,面对农民军列阵的火铳队束手无策。
15万御林军锦衣卫的去向,一部分锦衣卫直接选择投靠闯王李自成!后来清军入关,又投降满清为其效力。
另一部分锦衣卫跟随崇祯皇帝战到最后一刻,悲壮殉国。这批锦衣卫人数众多,最终视死如归全军覆没。
还有一部分锦衣卫隐姓埋名,护送大明遗老遗少迁移到了南明政权。跟随永历帝朱由榔去往了缅甸。至此,明朝存在长达276年的锦衣卫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