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了!

推荐 05-08 阅读:1 评论:0

4月30日表决通过,5月20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关于民营经济的立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4月30日,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民营经济促进法》。该法一共九章,包括总则、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从2024年2月开始起草,到同年10月公布草案征求意见稿,到今年5月20日正式施行,其效率之高,背后也透露了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

这部法律的颁布不仅是引入市场经济以来民营经济法治化进程的里程碑,更是市场经济体制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民营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为什么要在今天颁布民营经济促进法?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及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如此重要的经济体系,当然也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标志着对民营经济支持的顶层设计从“政策倡导”转向“法律刚性约束”。

通过立法来巩固引入市场经济以来的有效经验,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等,这部法律为民营经济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制度预期。

该法明确规定,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的领域,民营经济组织可依法平等进入;要求所有政策措施必须经过公平竞争审查,禁止在招标投标、地方采购中排斥民营企业。

这一制度设计直击“玻璃门”“旋转门”痛点,例如能源、通信等传统垄断领域将向民营企业开放,可以更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另外该法还首次将“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提升至专门法高度,明确对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等行为的追责条款。结合司法实践中涉产权冤错案件纠错机制,这一规定将大幅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与投资信心。

当有了确定性和安全感,民营企业也就能够更好地进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针对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促进法还专门设立专项条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允许其牵头承担重大技术项目,并在税收优惠、融资渠道等方面提供配套保障。

例如,草案提出要建立民营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消除制度性交易成本,这部法案还将释放数百万民营企业的市场活力。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2%,但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国有部门10-15个百分点。

通过建立平等准入机制,预计可提升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3-0.5个百分点。最终,可以有效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产能过剩的风险,释放企业生产活力,提高就业和增长。

促进法还对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与民营经济市场化基因形成共振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已超过国有企业1.2个百分点,未来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也有望形成全球竞争力。

从战略角度来看,民营经济的重要性还可以帮助我们在全球提高竞争力,同美国等科技公司进行高强度的竞争。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就业。

民营经济作为吸纳80%城镇就业的主体,民营经济法治环境的改善将直接惠及4亿就业人口。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承压背景下,该法通过,可以让中小企业信贷可获得性提升10%,最终就可以带动新增就业数百万人。

对当下消费复苏乏力而言,民营经济带动的就业效应,完全可以拉动消费一定程度上回升。

长远来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还需要配套三大机制:

动态评估机制:建立法律执行效果量化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市场准入、产权保护等核心条款落地情况;

权益救济机制:完善民营企业申诉通道,设立跨部门联合督查组处理重大侵权案件;

政策协同机制:推动该法与《反垄断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形成制度合力,构建公平竞争法律体系。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既是对外开放四十余年民营经济发展经验的法治结晶,也是面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制度供给。

在法治保障下,民营经济必将进一步释放“五六七八九”的潜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力量。

《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消除市场准入壁垒和强化公平竞争审查,预计每年可为民营企业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约1200亿元。

结合法律中明确的要素获取平等条款,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望年均提升0.3-0.5个百分点,以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60.8万亿元为基数测算,则相当于每年新增经济价值1800-3000亿元。

通过扩大知识产权质押、供应链金融等新型融资方式,预计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可获得性提升15%,引导超万亿社会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该法案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制度(第45条),配合民营企业人均培训经费提升至工资总额的2.5%,将推动制造业技能人才占比从2024年的28%提升至2027年的35%,缩小与德国(45%)、日本(40%)的差距。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经济影响呈现显著的乘数效应:每1元制度性成本降低可撬动8-10元社会投资,每提升1个百分点研发强度将带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

这种法治化保障下的系统性变革,毫无疑问将推动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效率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加速转型。

民营经济的春天,到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