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 “隐秘角落”:36 万人住在 “班吉哈”气息想藏都藏不住
大家都知道,韩国首尔,那可是一座充满活力、满大街都是俊男靓女的国际化大都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夜晚霓虹灯闪烁,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可在这繁华背后,其实也藏着不少让人唏嘘的事儿,就比如说穷人的居住问题。今天,咱就来唠唠首尔穷人都住哪儿。
根据韩国统计局在 2015 年的数据,全国差不多有 36.4 万户家庭住在地下室,这其中,有 23 万户就在首尔呢。这些住在地下室的人,大多都是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努力讨生活的人。像刚毕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拿着微薄的工资,根本负担不起高昂的房租;还有那些干着体力活的劳动者,收入不高,只能选择这种租金相对便宜的地方落脚。
在韩国,穷人住的这种地下室,被叫做 “班吉哈”。不过呢,这 “班吉哈” 和我们平常理解的地下室不太一样,它其实是半地下室,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通常会有一扇小窗户用来通风,可从这窗户望出去,也只能看到行人的脚。
“班吉哈” 一开始被建造出来,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当时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它是被当作掩体用的。后来,首尔不断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住房变得十分紧张。政府没办法,就允许把这种掩体改造成住宅。但这些 “班吉哈” 原本可不是为了让人长期居住设计的,所以问题一大堆。通风不好,屋里总是潮乎乎的,到处弥漫着一股霉味;排水系统也差,一到下雨天,就容易积水,甚至还会漏水。而且,空间特别狭小,人在里面转身都费劲。
你可能想象不到,住在 “班吉哈” 里的人,生活有多艰难。曾经有个在首尔打拼的年轻人跟我讲,他刚毕业的时候,一心想着在大城市闯出一片天,可找工作四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工资却低得可怜。为了省钱,他只好租了一间 “班吉哈”。那屋子又小又暗,白天都得开灯。一到夏天,热得像蒸笼,因为通风不好,空气不流通,让人喘不过气来;冬天的时候,又冷得要命,就算裹着厚厚的被子,还是能感觉到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而且,因为空间有限,他只能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堆在角落里,整个屋子显得杂乱无章。他说,住在里面,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在 “寄生虫” 这部电影里,也有对 “班吉哈” 生活的真实写照,电影里那一家人就住在半地下室,生活充满了无奈和艰辛。现实中,像电影里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
其实,韩国政府也不是完全不管这事。2012 年的时候,因为 “班吉哈” 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遭遇洪水等灾害时,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政府就出台了新法律,禁止在那些容易被洪水淹没的地区建造 “班吉哈” 公寓。但这也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对于大多数住在 “班吉哈” 里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虽然现在住在 “班吉哈” 里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比例,和以前相比有所下降,从 2005 年的 3.69%,到 2010 年的 2.98%,再到后来的 1.9%,可这背后,依然是 36 万多户家庭的无奈选择。而且,随着首尔房价不断上涨,年轻人面临的住房压力越来越大,“班吉哈” 这种廉价住房,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在首尔,还有一些像九龙村这样的贫民窟。九龙村就在江南区旁边,和江南区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江南区到处都是高档写字楼、豪华商场,房价高得离谱,而九龙村呢,到处都是私搭乱建的简陋房屋,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杂乱无章地缠绕在一起,卫生条件极差,垃圾随处可见。这里的居民大多都是低收入群体,有的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有的甚至只能靠拾荒过日子。
曾经有个记者去九龙村采访,遇到一位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老人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努力奋斗过,可不管怎么努力,都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只能住在这个破旧的地方,每天为了基本的生活开销发愁。他看着对面江南区的高楼大厦,眼神里充满了无奈和羡慕,他说:“同样在一个城市里,别人住豪宅,开豪车,我们却只能住在这样的地方,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首尔穷人的居住问题,其实反映出了韩国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问题。一方面,韩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得越来越现代化;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连一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希望未来韩国政府能出台更多有效的政策,改善这些穷人的居住条件,让每一个在首尔努力生活的人,都能有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好啦,今天关于首尔穷人居住情况的分享就到这里啦。要是你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别忘了动动你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哦,祝点赞的小伙伴们都能发大财,生活顺顺利利!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