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首开“买手店”!偏爱山野食材,还不涨价......

推荐 05-06 阅读:0 评论:0

海底捞又整活了!

最近,火锅餐见发现,海底捞在天津南开大悦城推出了全国“首家买手店”,比起洗头、跳舞、蹦迪等,买手店似乎更加克制。

这背后,海底捞又在传递哪些开店流行趋势?

第1834期文 | 大龙

推“食材买手机制”海底捞门店出大招!

最近,火锅餐见餐创联会员打卡了天津大悦城的海底捞买手店,与海底捞其它门店不同的是,在客单价不变的情况下,其产品线突破传统餐饮边界,构建了“特色食材+饮品+周边+体验”的复合型消费场景。

从商业角度理解,究竟什么是买手店?

买手店(Buyer Shop或Select Shop)是一种由专业买手(Buyer)主导选品、采购和陈列的零售店铺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单一品牌专卖店的限制,通过集合多个品牌或设计师的作品,形成独特的风格定位,满足追求个性化、小众化消费的顾客需求。

简言之就是,采买专业、特别专供。

那么,海底捞的买手店有哪些亮点?对于火锅餐饮来说,有无可借鉴之处?

1、饮品创新,抢占年轻社交场景

火锅+茶饮并不稀奇,但细看买手店的饮品其实很有新意。

◎口感清爽且有差异化

一般而言,火锅店多以手打柠檬茶为主,在海底捞买手店饮品大体可分为俩大类,偏清爽口感的饮品,比如,油柑茉莉、紫苏茉莉、黄皮栀栀、无花果栀栀等,售价16-20元;另一类乳茶奶油顶,如香辣锅气乳茶、玫香茉莉乳茶等,售价在16-18元。

对于火锅店而言,茶饮清爽是主基调,油柑、紫苏等果蔬在茶饮市场已经被验证,大众不陌生。此外,在做足品质感之外,价格对标的也是茶饮主流价格带,顾客也易于接受。

◎开辟酒饮专区

而该店的微醺小酒馆将“火锅+小酒馆”模式升级为固定业态,产品都来自调酒师的特调,特别是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对餐酒融合的需求。

其实,门店开辟小酒馆是给火锅开辟新的转场,意在增加多重体验与拉升客单。

2、狠抓流量产品,融入山野、和牛特色食材

山野风在餐饮界热度不减,海底捞买手店同样也推出山野特色菜品,包括云南黑土豆、紫玉萝卜、血皮菜、白玉木耳等食材。

◎甄选食材并自带价值感

与海底捞其它门店不同的是,买手店的牛肉加入了多款澳洲和牛,售价从82元-98元不等。在小红书,很多网友称,买手店的和牛肉口感确实与众不同,同时堪称高性价比的和牛肉之选。

由此来看,买手店更多突出的还是对采购及产品的精耕细作,门店在菜单上也注明了买手的推荐理由,若要区别于一般门店,买手店势必要走挖掘特色产品的前沿,否则与常规门店差异无几。

3、空间体验探索,从功能消费到情绪价值

买手店设计融入山野、露营、微醺等元素,对门店进行了新的空间探索。通过此前营造“第三空间”,海底捞将服务优势从美甲、擦鞋升级为生活方式提案,契合当下顾客对松弛感、打卡美学的追求。

特别是近两年,山野元素快装流行,加个绿植、山野产品堆头就能与山野产品呼应,其本质仍是通过场景再造将火锅餐饮的"强社交属性"升级为"疗愈型消费"。也预示着,火锅从功能刚需走向情绪为王的新竞争维度。

总体而言,海底捞首家买手店,以特色食材、创新茶饮、微醺酒馆构建复合消费场景,精选山野食材和澳洲和牛,融入松弛感的空间设计,强化情绪价值与社交体验,探索火锅业态升级新路径。

跨赛道、贴近顾客打破火锅红海困局

1、用“买手”的专业性,突出产品的差异化

商业总是相通、融合的,有时候跨赛道的经验、玩法,也能给本行业带来新奇改观。特别是在当下,火锅产品已经卷到紧贴天花板,各家都在水平线以上的时候,仅仅说产品好,已经刷新不了顾客认知。

海底捞似乎用商业逻辑——“买手”概念,来告诉顾客好产品怎么来体现,以及如何专业选品。

◎用人的经验来展示选品专业性

此前行业往往用“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来展示产品的“好”或者独特性,这回海底捞把内部伙伴作为“买手”,并把他们多年选品的专业性、经验作为背书,让顾客知道产品背后有故事,以及选择它的理由。

长此以往,顾客也就知道跟着“选品师”的推荐去吃,不踩雷。

给火锅老板们的启示是,网红、KOL探店有其优势,但自身员工现身说法,站到台前推介产品,既有交流感,也有真诚度。低成本的做法,为何不借鉴?

2、用新奇、年轻玩法,不断抢占顾客心智

面对巴奴、山系火锅,甚至是四川火锅新锐四小龙等品牌的围剿,海底捞需重塑造潮玩、年轻化的标签,不断贴近年轻群体。

◎专业“庆生”

无论是买手店的蔬菜玩偶,还是此前的DIY冰淇淋,亦或是海底捞的生日主题店,都在用新奇的玩法与互动方式,刷新顾客的认知,毕竟需求的不断出现,新鲜性、创新永远没有尽头。

◎柠檬格兰尼塔

再来看成都的承裕两口子原味火锅,把引流产品柠檬茶做出好玩差异化,推出两款清爽饮品——柠檬格兰尼塔、柠檬奶酪布丁,一下火出圈。评论区经有人因为这两款饮品到店吃火锅打卡。

◎窗花酸奶

此外,在各地火锅店流行的窗花酸奶,也成为火锅星人的打卡利器,换个展示方式与吃法,这种微创新的形式,最“吃”年轻顾客。

3、用“情绪算法”,激活非刚需时段营收

无论是在火锅店打碟、炫舞、唱K、调酒,海底捞都有丰富的炫技经验,这背后看似是新体验,其实是提前设置了大众的情绪议程,让用餐不再单调。

特别是一些酒饮的加入,让顾客的用餐、在店时间延长,较为合理地挖掘顾客的聚餐、小酌的需求。

◎激活不同时段的打卡属性

像成都的喜福老火锅,把城市地标打卡、下午茶、场景体验等进行融合,敲动顾客的强打卡情绪,无论是下午时段,还是晚上,顾客都有到此吃火锅的理由。

结语:

海底捞买手店并非简单“开杂货铺”,而是以用户需求为圆心,重构“产品 场景 体验”三角关系的战略实验田。

若模式跑通,未来或向“火锅+市集”“火锅+快闪”等形态迭代,为餐饮业提供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型范本。

与此同时,门店体验与创新要有一连串的逻辑闭环,否则就会不伦不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