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扶贫资金”?老人竟成洗钱“工具人”
在人们的常规认知里,扶贫资金是助力贫困地区发展的“及时雨”,可如今却被犯罪分子恶意利用,成了诱骗老人的陷阱。近日,一则令人咋舌的新闻引发热议:30多名老人被许诺可以做任务免费领取279万“扶贫资金”,聚集在仅有20多平的狭小房间里,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为犯罪分子洗钱。每天仅40元报酬,还包吃住,而老人们只为占这点小便宜,全然不知自己已深陷违法犯罪的泥沼。
对许多老人而言,晚年生活本应宁静祥和,可骗子却利用他们信息相对闭塞、对政策理解有限,以及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精心编织了这张“扶贫资金”的诈骗大网。犯罪分子打着国家政策的幌子,承诺给予巨额扶贫资金,只需老人们提供一些“帮助”,如用银行卡“刷流水”等简单操作,就能轻松到手。这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实则是一步步将老人引入深渊。
这些老人以为自己只是在做一些简单的任务,就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殊不知自己的行为已构成违法犯罪。他们每天按照骗子的指示进行资金操作,却不知道这些资金是诈骗、赌博等非法活动所得。一旦被警方查处,他们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面临刑事处罚,还会让自己和家人陷入巨大的痛苦与困扰之中,晚年生活蒙上阴影。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因类似原因被卷入洗钱案件的老人数量呈上升趋势,仅在2024 - 2025年,就有超过百起相关案件被曝光,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
此类事件频发,背后反映出监管的缺失。一方面,对诈骗分子的打击力度有待加强,他们利用网络等隐蔽手段实施诈骗,行踪难以追踪;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监管账户资金流向时,未能及时发现异常。同时,相关部门对扶贫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导致老人容易被骗子的虚假宣传误导。
这起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老年人的防诈骗教育刻不容缓。子女应多关心老人,普及法律和防诈骗知识;社区可以组织开展各类防诈宣传活动,提高老人的防范意识;金融机构在办理业务时,也应对异常交易提高警惕,及时提醒客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面对看似诱人的“扶贫资金”等馅饼,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因一时贪念,沦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下载防诈APP,每天学一学,只有提高警惕,共同努力,才能守护好老年人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
[免责声明]为提升文章可读性,文章中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章主要内容、图片来源于潇湘晨报,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仅个人观点,请理性看待。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及其他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本人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每日热点关注
关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