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撤诉!杨坤首次回应起诉四川芬达:不是模仿,这就是侮辱!

动漫 05-07 阅读:8 评论:0

4月24日,杨坤的一篇长文却瞬间引发了巨大争议成为了热搜的焦点。这篇长文不仅揭开了他与“四川芬达”之间的恩怨,也让网友们在唏嘘与质疑中重新审视了“恶搞”和“模仿”这两个词的分界线。

一切的起因,源自四川芬达这对兄弟的模仿。作为娱乐圈的“模仿大军”之一,四川芬达通过一段段独特的演绎,以杨坤的声音与形态为模板,创造出了多个恶搞视频。在这段时间里,互联网几乎充斥着他们那种特有的幽默和恶搞,尤其是那句“没座”和“扔泥巴”的梗,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

然而原本只是在娱乐圈风头一时的模仿,竟成了杨坤挥不去的阴影。当他发现这两位兄弟的模仿早已远离了“致敬”的界限,变成了有些过火的恶搞时,杨坤的忍耐也终于到达了临界点。对于杨坤来说,这不仅是对他形象的侮辱,更是对他多年积累的艺术劳动的轻视。

刚开始杨坤并没有急于采取激烈的法律手段。作为一个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歌手,他深知模仿是一种普遍现象,最初的模仿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戏谑和幽默,因此他选择以宽容的心态接受。对方毕竟是娱乐圈的“新人”,也许是无心之举。于是他的团队发出了警告,要求相关视频下架,尽量让这一波“恶搞”停止。

然而四川芬达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反而把这场模仿风波当成了自己吸引眼球的资本继续大肆传播。就在杨坤的一番警告还未见效时,四川芬达竟然选择了通过新歌来继续“恶搞”,将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即使他们曾发布了一个道歉视频,但杨坤显然并未被这份道歉所打动。

这一次杨坤在长文中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恶搞问题,而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当他看到四川芬达依旧不思悔改,甚至把恶搞当成了自己艺人生涯的“亮点”时,他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捍卫自己的名誉和权利。

有网友们表示他大可不必这样与“无害”的模仿者杠上,作为公众人物应该具备更大的胸怀,包容一些轻松的幽默。然而正如杨坤自己所说:“这不是宽容的问题,而是尊重的问题。”

四川芬达的“恶搞”引发了这场风波,也让我们看到了娱乐文化中的复杂性。在现代社会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但这也带来了对原创和尊重的挑战。

无论如何,四川芬达终于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这个事件或许会成为今后类似案件的标杆。而杨坤的坚持也让我们看到了明星在面对网络暴力和恶搞时,依然能够通过法律的途径保护自己的权利与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