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注意:这几类人将被辞退开除
虽然公务员、事业编等公职人员号称“铁饭碗”,但不意味着可以肆无忌惮,混吃等死。
现实中,他们的言行有诸多条例和规定约束,比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务员辞退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如果不注意,很可能被辞退开除,所以一定要把好底线。
一、哪些情形会直接“丢饭碗”?
1. 严重违反政治纪律
公开发表反党反国家言论、参加非法组织或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非法出境或取得外国国籍等。
轻则记过,重则直接开除。例如,组织或参与反国家集会、接受境外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等行为,对策划者和骨干分子一律开除。
2. 重大失职或渎职
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消极对抗、擅离职守导致重大损失、泄露国家秘密或内幕信息、徇私舞弊造成恶劣影响等。
若因失职导致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或国家利益受损,可直接开除。
3. 经济违纪与腐败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骗取财政资金、违规从事营利活动等行为,即使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也可能因“违反廉洁纪律”被开除。
4. 违法乱纪与社会公德问题
如果有涉黄(嫖娼、组织卖淫)、涉毒(吸食或贩卖毒品)、赌博、家庭暴力等行为。
根据最新规定,党员涉黄涉毒一律开除党籍,公职人员同步开除公职。例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与赌博或吸毒,最低降级,严重者直接开除。
5. 触犯刑事法律
因故意犯罪被判刑(如受贿、故意伤害)、过失犯罪被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等。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必须开除;过失犯罪刑期超过三年的,一般也开除。
6. 考核不达标或严重违规
如果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连续旷工超15天或一年累计旷工超30天、拒不服从岗位调整等,单位可提前30天通知解除合同,直接“丢饭碗”。
二、对公职人员的5条实用建议
1. 严守政治纪律,谨言慎行
这一点最重要,政治问题是“一票否决”项。例如,微信群转发不当言论、私下抱怨政策,都可能被定性为“损害国家声誉”。
所以作为公职人员,不参与敏感话题讨论,不转发未经核实的消息,尤其注意社交媒体言行。
2. 职业操守是底线,别碰“钱权交易”
比如,作为公职人员收受管理对象购物卡等,如果金额较大则直接开除。
所以,一定要切记拒绝任何形式的利益输送,连“人情往来”也要警惕。涉及采购、审批等岗位,务必保留书面记录。
3. 重视考核,别把“混日子”当常态
现在,体制的人想躺平都不现实,如果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即可被辞退。一些职工因躺平、推诿工作被判定“不合格”,而被踢出系统的例子近些年可不是少数。
4. 私生活不是“法外之地”
一些公务员在工作时间表现没问题,但下班后,肆无忌惮,尤其是酒后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比如打架,如果被治安拘留,即便不够标准被判刑,但仍可能被单位以“严重违反社会公德”开除。
所以,8小时外也需自律,避免酗酒、赌博、出入不当场所,谨防被举报或牵连。
5. 遇事冷静,依法维权
部分职工被辞退时情绪激动,导致冲突升级,反而坐实“违纪”罪名。
正确的做法是,若认为处分不公,可依《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规定》申请复核,或寻求工会、法律协助。
三、总结:铁饭碗≠保险箱
机关事业单位的稳定性建立在合规履职的基础上。近年来,国家对公职人员的监管趋严,从政治纪律到生活作风均有细化规定,提供几点建议。
1. 定期学习法规:例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中的47种开除行为,避免因无知触线。
2. 建立职业风险意识:即使是“小错”(如旷工、态度恶劣),累积后也可能引发辞退。
3.注重人际关系:部分违纪行为源于同事举报,保持良好职场关系能减少被动风险。
最后强调一句
守住底线,才能端稳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