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顺风车”司机拍短视频教“宰客”,被投诉后栽在科技执法下

推荐 05-06 阅读:5 评论:0

天天网约车有一句俗话,闷声发大财。但在短视频时代,很多人为了博得流量,不惜游走在违法的边缘,且以此为自己敛财的重要手段。

近日,烟台市交通运输执法监察支队接到群众投诉,一辆鲁FD6XXX1小型轿车,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营运,且在网络自媒体发布短视频,炫耀向乘客加价、诱导乘客线下交易的内容,影响极其恶劣。

接到线索后,执法部门将该车辆进行了重点监测。5月1日上午,该车进入“黑车”预警系统引发突然报警。随后,经过周密部署,执法人员当场将车辆控制。从现场照片看,涉事车辆为一辆新能源轿车,车主对其外观进行了改装,外观上很有个性。

面对调查,车主坚称是正常接单的顺风车,但当执法人员展示其高频次出入机场的行车轨迹、平台接单记录和乘客证词时,当事人最终承认通过诱导乘客取消平台订单、线下现金交易等方式牟利。

经查证,该车主自2023年底起,通过多个顺风车平台接单,日均接单量高达10余次,远超规定的每日4次上限。更恶劣的是,其在短视频平台公然炫耀加价收费技巧,教授同行如何规避平台监管。

经核实,该车未取得道路运输证,累计非法获利逾3万元,已构成非法营运事实。目前涉案车辆已被依法暂扣,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众所周知,顺风车必须满足三个硬性标准:不以盈利为目的、同一线路每日接单不超过规定次数、仅收取基础成本费用。而涉案车辆明显背离了承恩分摊、户主出行的本质,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伪造出行路线,长期驻守交通枢纽"蹲点"接单,已形成专业化非法营运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新型非法营运存在多重风险隐患。违法分子通常诱导乘客脱离平台交易,既逃避了平台的安全审核和行程监控,又使乘客面临保险失效、投诉无门等风险。

交通执法部门提醒市民:选择顺风车出行时应全程通过合规平台完成交易,拒绝任何形式的线下支付要求;注意核对司机接单次数和行车路线,发现日均接单超4次或明显绕路行为可立即举报;乘车过程中务必开启行程分享功能,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对于烟台这起这种高调炫耀自己的拉活技巧的“顺风车”案例,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