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奥运冠军差距明显,全红婵无缘985院校,为何不如陈芋汐?
千名运动员拟本科保送!体育圈传来大消息!
本月6号,我国体育总局科教司官网发布了25年优秀运动员本科保送拟推荐名单的公示,保送名单一公布,全网立马炸开了锅,像盛李豪、黄雨婷等奥运冠军的去向自然备受关注。
无一例外,他们的学校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牌,随便拎出来都够咱普通人羡慕好久,但要说最牵动人心的,还得是全红婵和陈芋汐这对 “水花姐妹”。
陈芋汐早在去年就进了同济大学,而全红婵则被暨南大学保送,这消息刚传开,眼尖的网友就发现了微妙差别,虽两所学校都是名校,可一个是 985,一个是 211,总有人忍不住在心里比上一比。
论赛场上的成就,两人都是世界冠军,全红婵的 “水花消失术” 更是让全球观众惊叹,按说不该在学校选择上拉开差距啊?那么问题也来了,同样是站在跳水界金字塔尖的姑娘,为啥全红婵的保送学校却似乎要比陈芋汐“低了一档”?
截然不同的经历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这两位小姑娘的成长轨迹本就带着各自的烙印,先来看陈芋汐,人家打小就是 “别人家孩子” 的模板,不到五岁就被父母领着接触体育,爸爸是体操教练,妥妥的 “科班出身”。
反观全红婵则属于是“野路子高手”,湛江农村长大,13 岁才正式练跳水,21 年东京奥运会横空出世,五跳三满分,直接把世界纪录甩在身后,一个是规划清晰的“学院派”,一个是横空出世的“黑马型”,两种不同的成长曲线,早就在为今天的选择埋下伏笔。
网友们盯着学校排名较劲时,可能忘了一件事那就是运动员保送可不是按金牌数分配名额,保送的门道,比跳水台上的转体动作还复杂。
首先得自己递申请材料,成绩证书、获奖经历、文化考试成绩单,一样都不能少,还要琢磨学的专业跟未来规划搭不搭?文化课能不能跟上进度?说白了,人家学校挑运动员,跟咱们高考填志愿一样,得看“适配度”。
有人觉得985听起来更响亮,可别忘了暨南大学在广东那地界儿,论学科实力、地域资源,也是响当当的存在,就像跳水动作里的难度系数和完成度要平衡,选大学这事,从来都不是 “唯排名论” 的单选题。
再把目光聚集在陈芋汐和全红婵,他们两人选的专业方向就不一样,陈芋汐读的是同济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本质上而言这属于非体育类,得参加体育单招的文化考试。
人家从小家庭条件好,父母在教育上没少花心思,英语能过四级,数学语文轻松上 80 分,妥妥的 “文武双全”。
反观全红婵则选的是暨南大学的运动训练专业,属于正统体育类,政策上允许直接保送,不用参加文化课考试。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全红婵早年忙着训练,文化课基础相对来说确实薄弱,更多的是她的职业潜力,未来想当教练的话,运动训练专业正好对口,再加上广东离她家近,方便兼顾训练和生活,无论怎么看暨南大学都是最好的选择。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家庭背景真的会悄悄影响选择,就和上述提到的一样,陈芋汐的父母都是体育圈里的人,早就帮她规划好了“学业 + 职业”的双路线,自然能精准匹配同济大学的招生要求。
而全红婵选学校这事可以说全靠教练团队出主意,更看重“实在”学校能提供啥样的训练资源,毕业后好不好找工作,这种思维是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的 211,而不是踮踮脚够得着的985。
说完了政策和规划,咱再把镜头拉回赛场,全红婵和陈芋汐是同一水平,但近几次的跳水比赛中却接连输给对方,碰上这事儿跟选大学有没有关系?下面咱们聊聊她们赛场内外的 “成长时差”。
成长时差
最近看比赛的观众都发现了,全红婵好像有点 “不对劲”,以前像个小火箭似的腾空入水,现在有些动作完成度总差那么一丁点儿,而陈芋汐反倒越来越稳,连着拿了三个冠军,网友都说她 “开了稳定挂”。
其实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其实和“状态好坏” 关系不大,分明是两个小姑娘在经历 “成长的时差”,陈芋汐的稳,是打小就埋下的种子,肌肉记忆比数学公式还熟,比赛时的表情,永远是淡淡的,这种 “人台合一” 的定力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
全宝则是靠天赋和狠劲杀出重围,但十四五岁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期,个子窜了9厘米,体重涨了8公斤,难免有点 “水土不服”,动作肯定会有变化,无法那么快地恢复,表现出现短暂下滑是很正常的情况。
都说运动员是 “吃青春饭” 的,在这背景下,陈芋汐选同济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所打的就是“学术 + 产业” 的组合拳,上海是中国体育产业最活跃的地方,同济大学又跟国际赛事组织有合作,她以后想搞体育科研、办赛事,出门就是现成的资源。
而全红婵选择的暨南大学,细琢磨全是“接地气的智慧”,广东离她家近,放假回家看爸妈方便,这对从小恋家的她来说比啥都强。
其次,暨南大学的运动康复专业全国排得上号,跟国家跳水队还有合作项目,她现在训练里落下的老伤,以后在学校就能跟着专家研究怎么治,同时暨南大学的课程里有专门的 “技术分析”“心理调控”,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 “教练养成班”。
结尾
事实上,全红婵和陈芋汐的保送差异,从来不是 “谁更厉害” 的判断题,而是 “各取所需” 的选择题。
陈芋汐的家庭背景、文化储备,让她更适合同济大学的学术土壤,全红婵的职业规划、现实需求,让暨南大学成了最优解,赛场上,她们用不同的跳水风格征服世界,赛场下,她们用不同的人生策略拥抱未来。
下次再看见类似的比较,咱不妨多想想,金牌数、学校排名,这些看得见的标签背后,是每个运动员独一无二的成长故事,就像跳水没有 “完美动作”,人生也没有“标准答案”。
只要在自己选的路上全力以赴,无论是 985 的课堂,还是211的实验室,都能溅起属于自己的精彩水花。
参考信源
极目新闻2025-05-07 08:19——全红婵拟被保送暨南大学,暨大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表态
央广网2025-05-06 15:35——全红婵、黄雨婷、盛李豪等千余名运动员拟本科保送
辽沈晚报2024-08-18 18:58——热搜第一!陈芋汐喜提新身份!网友喊话→
极目新闻2024-08-07 00:11——中国首位05后奥运冠军陈芋汐:怕水的女孩在巴黎斩金夺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