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悍妇毁三兄弟?周作人娶她后鲁迅被迫离家
1908年的东京,本乡区西片町十番地的“伍舍”里,五个中国留学生合租的院子迎来了一位圆脸利落的日本姑娘——21岁的羽太信子。她不是房东的女儿,而是负责伙食的“小厨娘”,每月薪水仅五日元。谁也没想到,这个出身贫寒的姑娘,竟成了改写周氏三兄弟命运的“关键人物”。
起初,羽太信子只是默默为留学生们做饭洗衣。住客中最年轻的周作人,性格内向温和,连日语都说不太利索,却成了她格外关注的对象。信子主动帮他整理房间、添置衣物,甚至悄悄省下自己的饭钱给他买书。1909年春,周作人突然向兄长鲁迅提出要与信子结婚。鲁迅虽对这段异国婚姻感到意外,却仍咬牙扛起经济重担,提前回国谋职,每月将大半薪水寄往日本。
婚后,信子彻底掌控了周作人的生活。鲁迅曾叹息:“作人过去连街都不肯独自上,现在连内衣都要信子挑选。”1919年,周氏兄弟举家迁入北京八道湾大宅,信子执掌财政大权后,这个家便成了她的“日式王国”:看病必请日本医生,吃穿全用舶来品,连孩子玩具都要从东京订购。鲁迅每月300大洋工资全数上交,仍填不满她的挥霍——佣人雇十几个,被褥用一年就丢,甚至因突然想吃饺子就整桌饭菜倒掉重做。
1923年7月18日,一封信彻底撕裂了兄弟情谊。周作人递给鲁迅的绝交信写道:“我昨日才知道……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导火索据传是信子指控鲁迅“偷看她洗澡”,但更深的裂痕早已蔓延:当鲁迅为家里生计四处奔走借债回家时,就看见开着汽车的医生从家里出来。鲁迅悲愤地自嘲:我一个用黄包车运钱的人,怎么比得过一个开汽车从家里运走的人。搬家那天,信子当众用日语辱骂鲁迅“性变态”,周作人全程沉默,甚至拿起铜香炉砸向兄长。
这场决裂让信子彻底成为八道湾的女王。她把妹妹芳子灌醉推进周建人房间“逼婚”,又怂恿芳子拒绝随丈夫赴沪,导致周建人另娶后被控“重婚罪”。1937年北平沦陷时,周作人选择留下。有人说,是被信子的日本亲属包围;也有人说,这个依赖成性的文人,早已离不开妻子的操控。当周作人沦为汉奸时,信子仍要求顿顿鱼翅宴客,直至1945年大厦倾塌。
可这个被斥为“悍妇”的女人,也有另一面:鲁迅母亲患肾炎,她寒冬熬制西瓜膏;晚年每餐先给亡者牌位供饭;弥留之际,竟用绍兴话喃喃自语。1962年4月8日,75岁的信子病逝于北大医院,周作人抚尸痛哭——这场持续54年的婚姻,裹挟着爱欲、控制与时代洪流,最终化作历史迷雾中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