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连涨30 元一斤米吃不起,学生午餐改面包!日本农协垄断有多黑?

社会 05-07 阅读:0 评论:0

最近网上有一个帖子,是一个购买力挑战:在东京,一个小时的工资是1200日元,那能买多少东西呢?首先来到大米区,2千克大米要2400日元,直接买不起,挑战失败。2400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就是122块钱,4斤米,算下来30多块钱一斤,这价格贵得太离谱了。

本来以为是个别现象,一查才发现,日本大米价格已经连续16周上涨,而且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趋势。有人愤怒地喷财政部操纵大米价格,但是人发现日本大米出口到美国反而更便宜,直呼“宁予友邦不予家奴”。

更魔幻的是,大阪府堺市因为米价太贵,学校午餐米饭从每周三次减到两次,只能用面包代替。网上还诞生了各种地域笑话:大米比鸡胸肉贵,有人调侃“何不食肉糜”;甚至出现偷糙米被捕、大米袋子塞定位器的奇葩新闻。最离谱的是,日本媒体居然甩锅给中国,说大米涨价怪中国电动车——理由是电动车用磷,导致化肥成本上升,进而影响粮食产量。这脑洞,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这不是日本第一次让中国给大米涨价背锅了。之前还有媒体说日本大米贵是因为横滨唐人街有个神秘中国女子疯狂收购市面上的大米,搞囤积居奇。至于证据,就是一个老头的目击。这操作,熟悉得让人想笑,就跟他们在卢沟桥的那套说辞一样。

但要是去看数据的话,会发现去年一整年日本的大米其实是在增产的,出口量也在上升。今年3月,在大米连续几轮涨价后,日本共同社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为了让大家能买到大米,日本政府总算决定把储备粮放出来了;坏消息是储备粮也被农协拿去了。

日本政府前后出了两批储备米,加起来有21万吨,但米价还是没降下来。正常情况下,日本其实并不缺米,大米问题完全是日本农协人为制造出来坑自己人的。今天就来好好讲讲这个奇葩的组织——日本农协。

2016年,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出了个网红瓜农。他种的甜瓜在日本很不常见,短短一年时间,就赚了1亿日元。结果第二年,他的瓜田就开始接二连三地出怪事。先是灌溉系统屡屡跳闸,导致播种不顺,接着水源被人混了杀虫药和除草剂,最后6600个即将收获的甜瓜全都烂在了地里。

瓜农又是报警又是请粉丝帮忙,可案子不是查到一半发现监控坏了,就是警察不肯继续调查,好好的种瓜经历,活生生变成了现实版的“聊斋志异”。

看这个新闻的评论区,画风更是诡异,一群账号在狂刷同样的话:农民本该互相帮助,你凭什么脱离农协赚得盆满钵满,你活该遭报应。虽然凶手至今没找到,但几乎所有农民都知道,这大概率是农协找人干的。

农协为什么能有这么大能力,和政府叫板。是因为全国90%的农民都是他们的人,行动统一,步调一致。日本曾经爆卖过一款几十块钱一颗的天价心形樱桃,但对于山形县的农民来说,种这玩意简直就是受刑。为了赶情人节热度,农协要求颜色、形状必须像爱心,连营养液怎么打都有“专家”严格规定。种出来的樱桃贵得离谱,却没啥实际价值,妥妥的智商税。

假如农民不想种这奇葩的樱桃,就想种点正经樱桃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在日媒报道里有个专有名词叫“农协横领”,意思就是农协抢劫。农协有一套全方位的手段把持农业,控制农民,就跟黑社会似的,可它怎么就能存在呢?这就得从日本的社会环境说起了。

二战战败后的日本,资源极度匮乏。冲绳岛一度流行一款鸡油天妇罗,当时老百姓饿极了,就偷鸡油炸天妇罗吃。据记载,这东西刚炸好还香,可温度一降,立马变得极其粘稠,难以下咽,而且吃了轻则坏肚子,重则中毒乃至死亡,根本不是人吃的东西。但没办法,吃坏肚子总比饿死强。

受够了的农民迫切希望有个组织能把他们团结起来,对外争取权利,对内协调生产、提高效率。二战后的日本是美军在管,美国可不想让农民被共产党发动起来,强行推动日本土改。

一开始,农协确实干了不少好事:帮农民集体采购农资、协调储备粮、给受灾农户补贴。农民还能用选票让政客收敛,那时候的农协,简直是农民的救星。再加上朝鲜战争爆发,日本作为美国前哨发展工业,农业政策也跟着倾斜,农协迎来了“高光时刻”。

但世界上所有的垄断组织都有个毛病,一旦壮大到一定的程度,又缺乏有效监管机制,组织内很快就会开始权力自肥,出现门阀家族,少数人的利益集团盖过大多数人。农协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也慢慢变了味,不再是单纯的互帮互助。

这两个月,特朗普在股市上翻云覆雨,有人趁机抛售美债,在美债市场上狠狠捅了美国一刀。金融圈很多人猜测这是日本农协旗下的农林中央金库在搞事。新华社去年6月报道,旗下的农林中央金库炒美债巨亏1.5万亿日元,转头就拉高国内米价。

鼎盛时期,日本农协有900万成员,掌控着日本第一大企业、第一大银行集团、第一大保险集团、第一大医疗集团和第一大供销集团。还有日本10个去世的人里,就有1个是农协殡葬事业部处理后事;农村的水电、医院、学校,甚至农具采购,全被农协垄断。

日本政府发了两批21万吨米都没把米价打下来,因为根本不可能绕过农协的链条把米送到大家手里。投资失败了就拉老百姓填坑,在这种全方位的控制下,日本农业市场变得极其难搞。

美国的四大粮商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名头很响,但连他们都没办法打开日本农产品市场。为了往日本销售,美国曾经在日本设立过一个饮食改善协会,不仅让日本在1952年撤销了对美国小麦的进口限制,还定了个营养改善法。

在日本到处宣传吃大米长不高、吃大米会变傻,就想跟农协扳扳手腕。结果农林族议员反手就定了个外国农产品关税法案,日本对美国的小麦、大米关税高达700%,最高时甚至到778%,约等于5个特朗普。最近特朗普放话说要和日本就关税问题谈判,其中一个争夺关键点就是日本对美国的农产品进口。

本来农协是靠农民集体支持才能控制粮食产业链,但垄断组织内部形成小团体利益后,他们可以利用渠道垄断,压低农产品采购价,反过来侵害农民利益。对下压榨自己的会员,对上又打着帮扶农民的旗号,让自家政客游说,从政府那里掏出大把农业扶持资金。

大量不堪压榨的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日本全职农民越来越少,年纪越来越大。据日本农林水产省每年公布的数据,农协成员在逐年下降,这里面还有许多坐办公室的,真正的农民减少数量只会更多。

自民党农林水产业研究小组曾发布过一个数据,2023年,日本的农业人口是116万人,平均年龄69岁,其中不满60岁的只有24万人。与此同时,日本农协银行放出去的助农贷款却越来越高了,产量多年来维持不变。

农业补贴,正常人的理解是用来鼓励农民多生产的,可在日本,这钱是用来补贴减产的。理由是米价贵农民才能赚钱,反正地少,不如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农协给农民定了规矩,种水稻的地不能多于农田的60%,还成功让议员搞定政府,给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的农民发补贴。这种观点堪称当代版的改稻为桑。

直到2024年夏天,极端高温、疫情破坏的供应链还没恢复,再加上炒股赔了,几大因素一叠加,日本米价彻底失控。可农协是垄断组织,随便搞搞危机公关就想糊弄过去。4月26日,日本大米价格已经连续涨了好几个月,一些超市为了应付购买需求,从韩国和美国进口了许多大米应急。

结果日本新闻让几个记者和专家做了个实验,得出结论:日本大米的口味吊打美韩,呼吁大家支持国货,别买外国米。日本网友看到都气笑了,现在物价暴涨,不去追查米价上涨的原因,反而宣传日本大米好吃,简直荒谬至极。而且,时间过去了这么久,米价上涨的势头丝毫没有停止,连续上涨周数不断刷新。

日本农协从最初为农民谋福利的组织,逐渐演变成一个垄断、压榨农民,甚至影响国家经济民生的庞大利益集团。

而日本政府似乎对农协的行为也无可奈何,任由其继续作威作福。日本民众在这场由农协引发的危机中,深受其害,却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未来,日本农协又将走向何方?日本的农业市场和民众生活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这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文字来源:毒舌的南瓜的视频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