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郎中给乾隆看病,一搭脉吓得跪地痛哭:龙体凤脉没救,乾隆:赏
1750年的时候,乾隆皇上身体不舒服,宫里的太医们忙活了好一阵子,但皇上的病还是没啥起色。后来,他们就去找了个民间的老中医来给皇上瞧瞧病。
没想到,那个乡下的老中医号了号脉,突然间就跪在地上大哭起来,边哭边说:“皇上的身子骨,没救了!”乾隆一听这话,反倒大笑起来:“赏!大大有赏!”
黄元御诞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老祖宗黄福是明朝时候的大官。受家里学问氛围的熏陶,黄元御打小就有个心愿,那就是要通过科举考试当官,最好能当上一国之相,好去帮助更多的人。
他为了这个目标拼命读书,没日没夜地学,年纪轻轻的就已经读了很多经典历史和文学书籍。
努力终究会有回报,18岁那年,黄元御顺利考上了秀才,成了他们那儿年纪最小的秀才。但这对他来说还远远不够,他的志向远大,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争取拜相。因此,他读书愈发勤奋了。
没想到,就在所有事情都顺顺利利进行的时候,黄元御的眼睛却闹起了毛病。一开始他没怎么上心,心想找个大夫瞧瞧,吃几副药应该就没事了。
真是倒霉,碰上个没本事的医生,吃了好几副凉性的药,他的眼睛不但没好,反而变得更糟了,看东西都变得模糊不清。
那庸医一看情况不妙,立马脚底抹油开溜了。黄元御心里头盼着针疗能帮他治好眼病,但遗憾的是,这法子也没起作用。
过了几天,那庸医居然又露面了,他硬说自己琢磨出了新招数。黄元御起初根本不相信,但眼下实在没辙,也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将就着让他治了。
不过,经过那个庸医再次治疗之后,黄元御的眼睛很遗憾地失明了。
黄元御感觉像是被扔进了冰窟窿,他的梦想还没来得及绽放,就碎了一地。为啥呢?因为在老早以前,长相有缺陷的人是没法当官的。黄元御眼睛上的毛病,直接把科举这条路给堵死了。
黄元御没了梦想的指引,立马就病倒了。他迷茫得很,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于是,他整天关在家里,躺在床上,天天唉声叹气。
这天,朋友请来了当地挺有名的大夫刘太吉来瞧瞧他的病。刘太吉啥话都没唠,直接写了一张药方,然后就转身离开了。
“好官救人,好大夫也救人”,这话让黄元御一下子明白了过来。他立马从床上站了起来,对着刘元吉逐渐远去的身影拜了几拜,从那以后,他就下定决心钻研医术了。
黄元御下定了决心,像古人那样刻苦钻研,一股脑儿扎进医术的学习里。十年光阴一晃而过,他真就把医术给学透了,最后在当地成了有名的医生。
黄元御不光是个死读书的人,他还特别看重实际行动。等学问有了长进,他就出门到处逛,走到哪儿治到哪儿的病,同时还到处搜集老百姓的土方子。
他怀揣着更大的抱负,打算从这些药方里挑出好的,整理成一本书,好让以后的人都能受益。
1750年的时候,黄元御跑到了北京游玩。有一天,他意外碰到了多年没联系的老乡,这老乡在宫里当太监。
如今皇上乾隆身体抱恙,宫里的太医和京城里有名的大夫都看遍了,但病情就是没见轻。乾隆气得不轻,把太医们狠狠训斥了一番,接着就派人到民间去找那些有本事的民间大夫。
有个同乡的太监,他觉得黄元御看病挺有一手,就把黄元御介绍给了乾隆皇帝。皇帝发了话,黄元御不敢不从,只好跟着那太监进了皇宫。
乾隆本来就对那些民间的医生不太放心,一看黄元御那模样,瘦得皮包骨,衣服也邋遢,心里的疑惑就更重了。
乾隆打算试试黄元御,正好边上站着一个手脚都挺壮实的丫鬟,他眼睛一转,心里就有了盘算。
他让粗使丫头把手从帐子里伸出来,给黄元御把脉。那会儿,黄元御的医术已经相当厉害了,他手一搭上去,立刻就感觉脉搏不对劲。
他灵机一动,顺势往地上一跪,嚎啕大哭起来:“完啦,完啦!皇上这身子骨,我这平民百姓哪能治得好哇?”
乾隆一听,心想这土郎中还真有两把刷子,不由得从心底里感到佩服。他赶紧让人把黄元御扶起来,又请他再给自己把把脉。
乾隆其实没啥大病,就是那些太医院的医生们没瞧明白。黄元御给开了几副草药,乾隆就这么被轻松治好了。
乾隆大大奖赏了黄元御,并且诚邀他进太医院工作。
黄元御心里琢磨着皇宫里那些珍贵的医学书,觉得挺想瞅瞅,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
不过,黄元御刚踏进太医院的大门,就碰了壁。原因是他把手到病除的乾隆给治好了,这让太医们丢了颜面,抢了他们不少风头。所以,太医们就团结起来,不跟他打交道,孤立了他。
黄元御根本不在乎那些杂事,他心里只有药学典籍。他废寝忘食地钻研,简直就像个书虫,拼命吸收着知识。
不过,乾隆这时候却亲自写了块牌匾,上面写着“精通医道”,来夸奖黄元御,还把这牌匾挂到了太医院的大门上,这简直就是往热油锅里撒了一把盐。
黄元御实在是待不下去了,没办法,他只好自己提出辞职,离开了太医院。
1751年的时候,乾隆打算南巡,心里琢磨着得带上个御医随行。可一打听,才知道黄元御早就不在太医院干了,这让他挺遗憾,直摇头叹气。
说来也巧,黄元御那会儿刚好在江南待着。乾隆一到江南,随便一打听,就找到了黄元御住的地方。
乾隆高兴得不得了,他立马跑到黄元御住的地方,把人给接了回来。接着,他领着黄元御好好逛了逛江南的风光,每一处美景都不落下。逛完之后,乾隆就带着黄元御回到了京城,并且又把他安排进了太医院。
黄元御为了远离那些纷纷扰扰,就一心扑在学问上,动手写书传授自己的见解。那段时间,他创作了不少医学方面的作品,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医学大家。
可是,多年的不顺心生活把他折磨得疲惫不堪,接着他又没日没夜地刻苦钻研,累坏了身子,结果黄元御在54岁那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