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小学生家中服药自杀,留下遗书:日复一日的学习,好累好累!我受不了,还要被你们嘲笑胖,别救我了!”母亲将学校和英语老师告上法庭,英语老师: 太冤枉了!不知如何才能自证清白! 江苏乡下一个12岁的小姑娘许诺,刚上六年级,竟然在自己家的二楼房间里,服下了外婆治疗心脏病的一整瓶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出事之后,家人在她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封遗书,字迹还带着孩子的稚嫩,内容却看得人鼻子发酸。 她在信里说,日复一日的学习让她觉得好累好累,实在受不了了,还要被人嘲笑胖,最后特意写下“别救我了”。房间里的景象让人揪心,墙上还贴着“优秀少先队员”的鲜红奖状,桌上放着她生前最爱喝的AD钙奶,可旁边就是那个被倒空的药瓶,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凑在一起,更显悲剧的沉重。 许诺的妈妈马繁星,在巨大的悲痛中根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翻看着女儿留下的遗书,又想起之前看到女儿和同学的聊天记录里,经常提到“作业多”“很烦”,心里认定女儿的死和学校脱不了关系,尤其是刚接手班级十几天的英语老师赵言。 在她看来,女儿遗书中提到的“一次作业不写就要去的办公室”,肯定是老师平时对孩子有侮辱或者体罚的行为,才让孩子不堪重负走上绝路。悲痛之下,马繁星将学校和赵言老师一起告上了法庭,要求为女儿讨一个说法。 可这事儿在赵言老师看来,却是天大的冤枉。她本身是镇里的优秀教师,还是定向师范生,一直认真对待教学工作。 面对指控,她觉得自己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自证清白。她解释说,自己接手许诺所在的班级才十几天,前后也就叫许诺到办公室三四次,每次都不是单独找她,而是和其他几个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一起,无非是花几分钟辅导作业、询问学习情况,根本不存在侮辱或者体罚的情况。 至于家长质疑的罚抄,她也表示那只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的记忆方式,并不是强制性的惩罚,更没有罚过站。 这起诉讼一下子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议论纷纷。有人同情失去女儿的母亲,觉得孩子的遗书不会凭空写,学校和老师或许真的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有人觉得老师挺无辜的,刚接手班级没几天,正常的教学辅导怎么就变成了“致罪”的理由。 还有个让人纠结的点,遗书中“被你们嘲笑胖”的“你们”到底指谁?是学校里的同学,还是家里的亲人?双方各执一词,母亲认为是校园里的嘲笑,校方却觉得可能是家庭中的无心之言,这个疑问成了难解的罗生门,也让事件变得更加复杂。 更让人唏嘘的是,在所有人的印象里,许诺一直是个活泼开朗、懂事贴心的孩子。同学说她会主动和新来的同学打招呼,还会提醒妈妈给班里没收到礼物的同学多买一份;老师和校领导也说,她经常笑着主动用英语打招呼,出事前几天还安慰过朋友,说“人生很美好”,俩人约好了一起上初中。 在家里,她更是体贴,妈妈生病时会端水送药,经常对妈妈说“我爱你”,还写过一部以妈妈为主角的小说。就算父母在2018年离异,双方也都没再婚,一直努力维系着对她的爱,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看似阳光的孩子,心里竟然藏着这么多委屈和痛苦。 后来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驳回了马繁星的全部诉讼请求。法院认为,导致孩子自杀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学业压力、被“嘲笑”带来的心理压力等,但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学校和赵言老师的教学行为与许诺的自杀之间存在直接的法律因果关系,老师的行为属于常规教学范畴。 可这份判决书并没有给任何人带来解脱。赵言老师虽然在法律上被判“无辜”,但心里的委屈和懊恼却没散去,她觉得自己永远洗不清这个“嫌疑”,最终带着满心的无奈离开了那所小学,还说以后再也不会额外辅导学生了。 一个原本热爱教学的青年教师,就这样被这场风波打碎了职业热情。 而马繁星呢,依然没有放弃。她要的或许早就不是法律上的因果认定,而是一个能安放自己巨大悲痛、悔恨与自责的出口。她搬进了单身公寓,每天躺在床上翻看女儿的照片,发了疯似的想找出女儿离世的真正原因,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总觉得是自己对女儿的关心还不够。 许诺的外公则变得沉默寡言,只是日复一日地听着自己和外孙女合唱的歌曲录音,用这种方式寄托思念。 这场悲剧里,没有真正的赢家。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差,也有人吐槽学业压力太大,还有人把矛头指向某一方,但这些或许都是太片面的看法。 12岁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被“日复一日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还因为身材被嘲笑,最后选择用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这背后,或许是我们对孩子内心世界的集体忽视,总觉得他们只要开朗、优秀就好,却忘了那些藏在笑容背后的疲惫和委屈。 希望这个令人痛心的故事,能让更多人意识到,孩子的“懂事”和“开朗”可能只是一种伪装,他们也需要倾诉的渠道,需要被真正理解和关注。别等到悲剧发生,才后悔没有读懂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求救信号。 信息来源:九派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