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内蒙古赤峰,一男生高中时自学理发,上大学后在学校里给同学理发,收费25元一位,还提供上门服务,由于比校外便宜,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生活费从此不再发愁!网友:刚毕业就有3年的工作经验。 谁能想到,高中课堂外的随手尝试,居然成了大学时代的“生存技能”!这个男生的操作,真的戳中了很多人心里的“实在”——不是靠投机取巧,不是靠消耗人脉,而是凭着一双愿意动手的手,把兴趣变成了能落地的收入。自学理发哪有那么容易?刚开始大概率是给家人朋友练手,剪坏过发型、遭过吐槽吧?对着视频一遍遍琢磨手法,拿着假人头模型反复练习,从推子的轻重控制到发型的轮廓修剪,每一个细节都是慢慢磨出来的,这份耐心就比很多只会抱怨的人强太多。 25块钱的定价,藏着满满的分寸感。校外理发店剪一次头发,三线城市起步价至少50元,稍微修个造型就奔着百元去了,对没收入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开支。这个男生定价25元,既比校外便宜一半还多,又能覆盖自己的时间成本和工具损耗,不算暴利却足够实在。更贴心的是上门服务,不用同学跑校外排队,在宿舍里就能搞定发型,尤其是冬天的赤峰,零下十几度的天,谁愿意冒着寒风出门理发?这种“精准对接需求”的思路,比单纯的“便宜”更让人愿意买单。 一个月挣1000多块,看着不算多,但对大学生来说,意义远不止“覆盖生活费”。现在不少大学生月均生活费都在1500-2000元,父母给的钱刚够吃饭、买日用品,想添件新衣服、出去聚餐都得精打细算。这个男生靠理发实现“经济独立”,不仅不用伸手向家里要钱,还能攒下一点零花钱,这份底气是自己挣来的。更难得的是,他没有因为副业影响学习,而是利用课余时间接单,既不耽误主业,又能锻炼能力,这种“平衡感”其实是很多成年人都欠缺的。 网友调侃“刚毕业就有3年工作经验”,这话听着好笑,细想却很有道理。从高中到大学,三年时间里,他不是偶尔帮人剪一次,而是形成了固定的“服务模式”——定价、接单、上门、售后(可能还会根据同学反馈调整手法),这背后其实是完整的商业逻辑。他要考虑怎么吸引客户,怎么保证服务质量,怎么处理同学的不同需求,这些能力可不是坐在教室里能学到的。现在职场上最缺的就是这种“落地型人才”,比起那些空有理论、连基本沟通都费劲的毕业生,这个男生的“3年理发经验”,其实是提前攒下了职场竞争力。 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人一边抱怨“钱难赚”,一边又懒得动手学技能。要么觉得“小生意不体面”,要么害怕“学不会、做不好”,最后只能守着固定的收入来源发愁。这个赤峰男生的故事恰恰说明,赚钱从来不是靠“高大上”的项目,而是靠“眼里有需求,手里有技能”。理发不算什么高深的手艺,但他找准了大学生“想省钱、图方便”的需求,把技能变现做到了极致,这就是最实用的生存智慧。 还有一个细节很打动人——他是“自学”成才。没有报昂贵的培训班,没有找专业的师傅带,就是靠着网上的教程和自己的摸索,硬生生练出了能挣钱的手艺。这背后是自律和坚持,是遇到困难不放弃的韧劲。现在很多人学东西三分钟热度,报了网课只看第一节课,买了工具放在角落积灰,而这个男生能把“兴趣”坚持成“技能”,再把“技能”变成“收入”,这份执行力真的值得点赞。 根据2024年中国青年报发布的《大学生勤工俭学现状调研》显示,近六成大学生有勤工俭学的意愿,但实际行动者不足三成,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途径”“缺乏相关技能”。而技能变现正在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新趋势,像理发、摄影、文案代写等低成本、易操作的项目,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另据某生活服务平台数据,三线城市高校周边理发均价为58元,这个男生25元的定价,确实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也难怪能吸引大量同学光顾。 这个赤峰男生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却藏着最朴素的成长道理:生活从不会亏待愿意动手、愿意思考的人。比起坐等机会上门,不如主动创造机会;比起抱怨资源不够,不如挖掘自身潜力。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技能,只要用对地方、做到极致,就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价值。他不仅挣到了生活费,更攒下了比金钱更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处事能力,这些东西,会成为他未来人生里最坚实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