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关键时刻,英国丘吉尔一直在嘴硬,其实英国人都准备好了跑路。1941年2月到5月,二战时候的丘吉尔都在嘴硬,那个时候的英国,实质上都在准备投降了。何以见得,看看大英帝国1941年3月,运往北美的东西就懂了。 说起二战那会儿的英国,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丘吉尔叼着雪茄,站在议会里大吼大叫的画面。没错,他是真会说,从1941年2月到5月,这老头子天天在公开场合摆出一副铁板钉钉的架势,鼓吹英国人要死磕到底。可实际情况呢?英国上上下下其实早就在盘算着怎么保命了,外汇储备见底,粮食军火都快断炊,整个国家离崩溃就差那么一口气。关键证据就藏在3月份那批运往美国的货里头——一船船的黄金和证券,英国人把家底都押上了。 1940年法国投降后,英国成了欧洲战场上孤零零的钉子户。德国空军天天轰炸伦敦,海军封锁大西洋,英国的进口线被掐得死死的。丘吉尔上台后,靠着不列颠空战勉强顶住,但经济上早撑不住了。到1941年初,英国的外汇储备只剩个零头,本来靠“现金与携带”政策从美国买武器弹药,可金库空了,买个锤子都费劲。粮食配给制勉强维持,民众天天啃面包配土豆,军工厂里机器转着转着就得停,因为钢材橡胶全靠进口。情报显示,德国U艇在海上猎杀英国商船,损失率高到吓人,1940年底英国就丢了上百万吨货轮。要是再这么耗,8月份前英国就得宣布破产,那时候投降或者求和就不是科幻了。 丘吉尔呢?这时候他可没闲着。2月9日,他通过广播给美国人放话,叫“给我们工具,我们就干活”。这话听着多硬气啊,直戳罗斯福的心窝子,意思是英国人还能扛,你们美国赶紧送点东西来,别让德国人独吞欧洲。可私底下,英国财政部的人天天算账,美元余额就够撑几周。3月11日,他在下议院又来一出,汇报战况时把皇家空军的夜间拦截说得天花乱坠,喷火战斗机打下路易斯轰炸机的故事讲得跟英雄传似的。4月份,他继续在议会抛报告,强调工业生产满负荷运转,工厂日夜赶工炮弹坦克。可这些话听着像鼓劲,实际是变相求援,因为英国自己产不出那么多东西。5月1日,他又广播一通,说英国要战斗到最后一人。这系列演讲听着是给国内民众打鸡血,给美国施压力,可英国高层心里门儿清,援助不到位,撑不了多久。 证据最硬的就是3月份那批黄金运输。英国人把最后的价值4亿英镑的黄金砖块和证券打包,从利物浦港和南非开船,直奔纽约。护航队得绕道巴西和好望角,避免德国潜艇,船上堆满木箱,固定得严严实实。到港后,直接进联邦储备银行的金库。这不是随便运运,是英国外汇彻底见底的信号。本来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殖民地遍天下,可战争一打,印度澳洲的资源调不动,美国又不白给东西。黄金运走后,英国就没法继续“现金买货”了,粮食进口一断,配给制就崩,民众闹饥荒,军队没法补给。不列颠空战那会儿靠空军勉强守住天空,可没了燃料弹药,飞行员再勇猛也白搭。军工生产停摆,商船队补充不上,恶性循环一开,英国本土就得瘫痪。 这时候,美国的租借法案成了救命稻草。3月11日,罗斯福签字,授权美国贷给英国50亿美元的物资,不用马上还钱,包括坦克飞机卡车啥的。首批货从芝加哥和加州工厂出,装船过大西洋。英国船长们接货时,总算松口气,装配线重启,焊枪火花又开始溅。没这法案,英国真就得在夏天前跪。历史学家分析过,要是援助拖到8月,英国政府内部的分歧会炸锅,求和派抬头,和德国谈条件保本土安全。丘吉尔嘴硬归硬,但内阁会议上也得面对现实,外交大臣艾登他们天天盯着地图算损失。 要是英国真求和了,二战进程得大变样。欧洲大陆先完蛋。维希法国、荷兰比利时这些国家本来就半推半就,英国一服软,它们全得成德国附庸,傀儡政府一堆,波兰直接被吞,变农业区。德国不用分兵防英国,就能全扑向东线。苏联那头,本来就吃力,1941年6月巴巴罗萨行动启动,德国多出几十万兵力,东欧波罗的海三国乌克兰全线崩盘。莫斯科保卫战要打赢都悬,斯大林守不住,苏联退到西伯利亚,欧洲部分丢光。历史上,英国的租借援助和空袭牵制了德国20%的空军和陆军,要是没了,德国补给线拉长不了,巴巴罗萨能多推几百公里。 西班牙那边,佛朗哥本来就摇摆,英国一倒,直布罗陀拱手让出,地中海航道德国意大利海军随便走。英法殖民地成谈判筹码,德国在中东站稳,石油线直通巴库。东南亚呢,日本压力小,美国孤立主义抬头,罗斯福想插手欧洲都没借口。英国保住印度,帝国衰落没那么快,德国日本喘口气,美国霸权路得绕弯。幸好历史没这么走,租借法案一过,英国稳住,1942年阿拉曼反转,蒙哥马利第八集团军在埃及沙漠干翻隆美尔,俘虏几万德军。1944年诺曼底登陆,盟军从海峡杀过去,德国两线作战,撑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