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紧急发声,语出惊人:“唯一能让美国摆脱债务危机、避免破产的办法,就是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更细思极恐的是,他预言:“在未来,世界上或会有300亿-500亿人形机器人,是人类的3-5倍!” 根据社保系统官方数据,2032年前后,因人口老龄化与缴费端增长停滞,社保基金将被迫削减福利发放额度。 这话听着是真吓人。但细想一下,美国那债务窟窿,光靠机器人真能填上吗? 先看看背景。美国社保快撑不住了,这不是新闻。老龄化全球都一样,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太严重了。工厂都搬海外去了,本土哪来那么多岗位支撑社保?现在连服务业都请不起人,成本高得吓人。 马斯克说传统方法不行,这话没错。加税?老百姓不干。削减福利?更没人答应。政治圈吵了十几年,也没见拿出个办法。 但把宝全押在AI和机器人上,风险太大了。特斯拉工厂是厉害,机器人能代替不少人工。可那是造车,流程固定。社会上那么多复杂工作,机器人短期能搞定吗? 医疗AI读片是个好例子。误诊率是低了,可它能安慰病人吗?能根据病人表情调整沟通方式吗?目前还不行。 更现实的问题是,机器人普及了,人干什么去?麦肯锡预测全球几亿岗位要消失。这不是小事。办公室文员、客服、程序员,这些岗位背后是无数个家庭。 马斯克说AI发展没有中间态,要么乌托邦要么灾难。这话听着像科幻电影。但现实是,技术变革需要时间,更需要配套的社会政策。 看看国内企业的动作。字节、百度、腾讯都在狂招AI人才。薪资是高,可传统岗位的人怎么办?他们能一夜之间转型吗? 教育部把AI纳入中小学必修课,这步棋走得对。可那些已经工作十几年、几十年的中年人,他们怎么适应?社会得给他们留条路。 马斯克提到机器人成本会降到2万多美元。这价格确实有吸引力。可如果大量企业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失业潮带来的社会成本,恐怕远不止这个数。 再说说技术本身。小鹏的机器人视频很炫酷,但何小鹏也说了,灵巧手成本高、寿命短。量产没那么容易。特斯拉有制造优势,可人形机器人涉及的技术难题比汽车复杂多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社会接受度。家里放个和真人一样的机器人,你能放心吗?隐私问题、安全问题,都是大坑。 其实回过头看,每次技术革命都会淘汰旧岗位,也会创造新岗位。关键是怎么平稳过渡。政府得提前规划,企业得负起责任,个人也得主动学习。 马斯克的预言像一剂猛药。药效可能很猛,但副作用也可能很大。治国不像搞工程,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得算社会账、人心账。 发展技术是必须的,但不能把人都当成可替代的零件。社会的温度,终究要靠人来维系。 MCN双量进阶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