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败了,未来一百年将再无可能,如果赢了,未来一百年,甚至更长,我们的发展将不会再有国家敢打压我们,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指日可待。 翻开中国近代史,几乎每一页都写着 “落后就要挨打” 的血泪教训。 回溯 1840 年鸦片战争,当时的清朝抱着 “天朝上国” 的幻想,闭关锁国,科技和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方。 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南京条约》的签订,让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那时候,中国没有自主的工业体系,连造一门像样的火炮、一艘能出海的战船都难。 列强凭着技术和武力优势,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海关自主权被外国人掌控,关税税率被压到 5% 以下,民族工业刚萌芽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整个晚清到民国,中国一直活在 “被卡脖子” 的阴影里。民国时期,市面上的铁钉叫 “洋钉”,煤油叫 “洋油”,火柴叫 “洋火”,甚至连布料都叫 “洋布”。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国的钢铁年产量只有 5 万吨,而日本是 580 万吨;中国军工企业只能生产步枪、手榴弹,日本却能造航母、战斗机。 这种巨大的技术和工业差距,让中国付出了 3500 万同胞伤亡的惨痛代价,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连基本的生存权都难以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才第一次真正尝到 “自主” 的甜头。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联合西方对中国实施全面封锁,连一颗螺丝钉、一斤钢材都不准卖给中国。 就是在这样的绝境中,中国科学家咬牙攻关,1964 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 年氢弹试验成功,1970 年 “东方红一号” 卫星上天。 两弹一星的突破,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打破 “核讹诈”,让中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不是被动接受规则,而是在融入全球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从当初只能出口服装、玩具等低端产品,到现在新能源汽车、高端机床、5G 设备畅销全球,中国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从 “世界工厂” 到 “制造强国” 的蜕变。 历史反复证明,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国家就没有话语权,老百姓的幸福就没有保障。 现在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贸易限制,和历史上列强的围堵本质上没区别,都是想阻止中国发展,让中国永远停留在产业链低端。 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百年前的中国。 2024 年,中国研发投入占 GDP 的 2.55%,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中国已经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成果。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人民靠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的精神,一步步拼出来的。 如果赢了这场博弈,我们就能彻底打破历史上 “崛起必遭打压” 的魔咒。 未来一百年,中国将以科技强国、工业强国的姿态,在国际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再也不会有人敢用技术封锁、贸易制裁来卡我们的脖子。 如果输了,我们可能会回到百年前的被动局面。 高端产业被扼杀,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就业机会减少,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难以提升。 更可怕的是,国际话语权丧失,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只能被动接受别人制定的规则,甚至可能面临被分裂、被遏制的风险,未来一百年都难有翻身的机会。 这场博弈,我们输不起,也不能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