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华人发话:“现在中国若再战日本,撑不了14年”其实不是中国“能撑多久”,而是:今天的日本,还有“撑”的资格吗? 看到那位日本华人的说法,我第一反应是方向搞反了,当年抗战中国撑14年,是因为工业基础几乎为零,武器全靠凑,现在讨论中日战力,核心早不是中国的耐力,而是日本有没有“撑”的本钱。 日本刚公布2025财年预算申请,防卫省要8.84万亿日元,看着是历史最高,可放进整体盘子里就露了馅。 全国总预算122.4万亿日元里,光还债利息就32.4万亿,养老金和医疗费34.8万亿,防卫预算连零头都算不上。 更关键的是,日本债务规模已经是GDP的两倍,就像个借高利贷撑场面的人,军费涨得越猛,垮得越快。 有人说日本能造高超音速导弹、搞无人机防御体系,可军工自主是硬伤,它的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连导弹用的精密芯片都要从美国买。 真到冲突时,供应链一断,生产线就是废铁。反观中国,从航母到导弹,全产业链都能自己扛,去年光造船业新接订单就占全球70%,这种工业底气日本比不了。 日本的地理和资源更是死穴,90%以上的石油靠进口,全都要走马六甲海峡,而中国海军的区域拒止能力早覆盖了这片海域,真打起来,不用炸工厂,先掐断能源线,日本的导弹生产线撑不过一个月。 那位华人可能没看清,现在的日本不是二战时的日本,中国更不是当年的中国。 讨论“撑多久”本身就错了,因为现代战争拼的是体系和底蕴,日本连维持战争的经济基础、资源储备和工业自主都没有,根本没资格谈“撑”,我们警惕它的军备扩张,但更该有这份清醒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