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息! 11月15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了一则让众多家庭倍感压力的消息:截至本月9日,日本市场上一袋5公斤装大米的平均价格已攀升至4316日元(约合198元人民币),再度刷新历史纪录,超市里品质较好的新米甚至普遍超过5000日元(约合230元人民币)。 说起来,这轮涨价的直接推手是高价新米集中上市以及平价政府储备米供应减少,但若追根溯源,其实从2024年夏季就已埋下伏笔,当时极端高温导致大米歉收,紧接着又因地震预警引发囤粮潮,可谓祸不单行。 这价格比去年贵了一大截!2024年同期5公斤装大米平均约2800日元(约合129元人民币),一年涨了1500多日元,涨幅超50%。普通家庭每月光买米就要多花几百日元,不少人吐槽,现在买袋新米的钱能买两斤多猪肉,主食开销快赶上菜钱了。 歉收是涨价的核心诱因。2024年日本水稻主产区遭遇罕见持续高温,全国水稻平均减产约15%,九州、四国等南部产区减产更明显,部分地区减产超30%。加上2023年已出现小幅减产,连续两年收成不佳让大米库存持续走低,2024年9月民间大米库存同比下降约15%。 储备米本应平抑物价,实际效果却打了折。日本政府今年已分批次投放31万吨政府储备米,但流通环节中部分批发商存在惜售现象,超市货架上的平价储备米常常断货,消费者很难真正享受到低价福利。 日本农业的结构性问题早有苗头。为保护本土农业,日本对进口大米征收高达778%的关税,且进口配额仅占全国大米消费量的约7.2%,国际市场的低价米很难进入本土市场。同时,国内稻田利用率不足70%,近年种植面积还在持续小幅下降,自给能力逐年减弱。 普通民众的生活压力实实在在。东京某超市工作人员说,最近不少老年人会对比多家米价,原本常买的优质米,现在改成了性价比更高的混合米。有三口之家表示,已经开始减少米饭食用量,多搭配面条、面包等主食节省开支。 政府的应对措施没能直击痛点。此前推出的大米折扣券,需要线上申请且限制使用门店,不少老年人不会操作;新增的美国大米进口,其中大部分用于饲料加工,能直接供应家庭食用的进口米数量有限,难解燃眉之急。 流通环节的垄断问题也不容忽视。日本农协(JA)在大米收购、流通环节占据主导地位,部分区域存在定价话语权集中的情况,市场竞争不充分,普通消费者很难避开中间环节的溢价。 米价疯涨看似是天灾导致的歉收,实则是农业保护政策僵化、流通体系不灵活的必然结果。一边是消费者承受高价压力,一边是本土农业难以适应市场变化,这样的两难局面,光靠投放储备米根本无法根治。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看书
那是要收钱给美国用只能苦一下日本平民想进口低价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