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亿颗芯片!荷兰突然宣布光刻机决定,欧媒:一切都结束了 中国集成电路进口同

非常盘点中 2025-11-15 17:24:17

450亿颗芯片!荷兰突然宣布光刻机决定,欧媒:一切都结束了 中国集成电路进口同比减少了450亿颗,毫无预警地砸进了全球芯片市场。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里的突然“抽腿”。 要知道,过去三年ASML在美欧压力下,连成熟制程光刻机都攥得死死的,如今却突然松口,允许向中国出口NXT:1980i等型号设备,这转变比翻书还快。 欧媒直言“一切都结束了”,潜台词是:靠光刻机卡中国脖子的日子,怕是要到头了。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中国芯片进口市场那450亿颗的“真空地带”。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字摆在那,今年前十个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少了450亿颗,降幅超12%。别以为这是需求萎缩,中芯国际三季度财报早给出答案:公司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已增至102.3万片,产能利用率飙到95.8%,光消费电子领域的晶圆出货量就环比涨了15%。简单说,不是我们不用芯片了,是本土工厂能造的越来越多,进口自然就少了。 这波“替代潮”直接戳中了ASML的命门,此前ASML曾预测,对华出口管制会让其中国市场销售额降10%-15%,可成熟制程的需求压根压不住。 中国占全球消费电子终端市场的40%,从智能手机到家用电器,每台都离不开成熟制程芯片。ASML的财报显示,其DUV光刻机订单里,中国客户占比超三成,要是再被限制,这些产能只能烂在厂里。 更让ASML坐不住的是中国的“后手”,这边中芯国际的产能不断爬坡,那边国内科研团队在芯片制造配套技术上接连突破,虽然最先进的EUV光刻机还没到手,但在DUV光刻技术的优化上已经摸到了门道。 有行业数据显示,国内采用DUV多重曝光技术生产的芯片,已经能满足70%的汽车电子和物联网设备需求,这意味着ASML再卡脖子,损失的是自己的市场份额。 消息传到欧洲,反应最激烈的不是荷兰政府,而是德国汽车业。戴姆勒和宝马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大众更是高达五分之二,而每辆新能源汽车需要的芯片数量是传统燃油车的3倍。 之前因为芯片短缺,德国车企被迫减产的教训还在眼前,如今中国本土芯片产能起来了,ASML要是还抱着管制不放,德国车企肯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总不能为了美国的政治诉求,把自己的饭碗砸了。 美国那边的处境更尴尬,之前一直逼着荷兰收紧对华出口,可自己的芯片产业链根本补不上缺口。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其本土成熟制程芯片产能缺口达20%,大量汽车和工业芯片还得从中国进口。 更讽刺的是,美国前脚刚要求ASML限制对华出口,后脚就有企业偷偷通过第三方渠道采购中国产芯片,毕竟在成本面前,“盟友义务”值不了几个钱。 ASML的转弯也让G7内部的矛盾摆上了台面,日本一直想联合欧美搞“芯片供应链脱钩”,可自己的消费电子企业依赖中国芯片进口;加拿大、澳大利亚跟着美国喊口号,却拿不出任何替代产能。 欧盟内部更是分裂,德国车企要保中国市场,法国则担心技术外流,吵来吵去根本拿不出统一方案。就像之前稀土领域的分歧一样,在实实在在的产业链利益面前,所谓的“价值观同盟”不堪一击。 中国这波“进口减量”不是被动收缩,而是主动布局的结果。除了制造端的产能提升,在芯片设计领域,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20年的15%提升到如今的28%。 封装测试环节更是占据全球50%以上的产能。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完整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这才是我们敢在进口上“抽腿”的底气。 ASML的决定其实是认清了现实:中国不是单纯的芯片进口国,更是全球芯片产业链的核心枢纽。就像稀土一样,芯片也成了一面照妖镜,照出了G7内部的虚伪和脆弱。以前他们总想着用技术卡脖子,如今中国用本土产能和市场需求掌握了主动权,游戏规则自然就变了。 这450亿颗芯片的进口缺口,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当中国芯片产业链的每一环都强起来,所谓的技术封锁只会成为倒逼我们突破的动力。毕竟在绝对的市场规模和产能实力面前,任何卡脖子的手段,最终都会反噬自身。

1 阅读:158

评论列表

平凡人

平凡人

2
2025-11-15 17:47

当美国的产业链只剩下制钞厂和军工厂时,美国的衰落就已成必然!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