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百度出价6亿美元,想买下高德。马云给高德老板打去电话:“无论别人出多

兰亭说事 2025-11-15 14:34:03

2013年,百度出价6亿美元,想买下高德。马云给高德老板打去电话:“无论别人出多少钱,阿里都多加一倍!”马云对于高德,势在必得!而且马云承诺,高德永不改名,永久保留这个品牌。这为马云加了不少人情分。 这时候的高德,早已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公司。2001年,创始人成从武看中汽车行业的前景,注册了高德软件,2002年正式成立后,一门心思做车载导航地图,专门给汽车厂商做配套。那时候手机导航还没影,开车出门全靠车载设备,高德就抓住这个机会,踏踏实实地攒数据。 做地图最核心的就是数据,高德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2004年,它成为全国第一家拿到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的民营企业,有了这个“通行证”,数据采集更顺了。 十几年里,从高速公路到乡村小路,从施工路段的临时改道到加油站的具体位置,高德都一一记录在案。 到2013年时,它手里不仅有全国最详实的道路和实时路况数据,还有上千万个地点信息,小到街边的早点铺,大到连锁商场,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在当时就是没人敢小瞧的“隐形金矿”。 2010年是高德的转折点。这一年智能手机突然火了起来,人手一部智能机的时代悄然来临,大家发现手机地图比车载导航更方便,随时随地都能用。高德立刻跟上节奏,推出了手机端的高德地图APP。 凭借多年积累的精准数据,它的导航几乎不会出错,没用多久,用户数就冲到了2亿,成了少数能和百度地图正面竞争的玩家。 当时的互联网正处在从电脑端向手机端转型的关键期,谁能拿到手机上的入口,谁就能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而地图就是最重要的入口之一——不管是找地方、查路线,还是以后可能出现的线上购物线下取货,都离不开地图。百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急着用6亿美元拿下高德。 面对百度的强势出价,马云没有直接硬碰硬。他先让阿里在2013年5月悄悄出手,用2.94亿美元买下了高德28%的股份,这一步看似保守,实则为后续的收购打下了基础。 等到关键时候,马云才给高德的老板打去电话,除了承诺“别人出多少钱,阿里都多加一倍”,更重要的是他许下了一个让高德团队安心的承诺:高德永不改名,这个品牌会永久保留。 这个承诺让马云加了不少分。对于高德团队来说,这家公司就像自己的孩子,没人愿意看着它被收购后连名字都消失。 2014年2月,阿里正式提出全资收购方案,计划用10.45亿美元买下高德剩下的72%股份,加上之前的投入,这笔交易的总估值达到了14.5亿美元。 3个月后,高德董事会批准了这个方案,成从武表示,成为阿里的一部分,是对股东、员工和客户最好的选择。 2014年7月,高德正式从纳斯达克退市,彻底成为阿里的全资子公司,但就像马云承诺的那样,“高德”这个名字一直被保留到今天。 这笔收购带来的价值,在后来的日子里慢慢显现出来。阿里把高德的地图数据和自己的电商数据打通,很快就构建起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模式。 2013年双11的时候,这种联动就已经开始尝试:消费者在天猫上选好商品,能直接通过高德地图导航到线下门店;到了店里试穿后,用手机扫一下条码就能把商品加到购物车,等到双11当天再下单享受优惠。 后来,不管是支付宝里的“附近商家”功能,还是饿了么外卖员的配送路线规划,都离不开高德的数据支撑。 到2022年9月,高德地图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5.2亿人,不仅在导航领域站稳脚跟,还拓展出了打车、共享单车等多种服务。 现在回头看,14.5亿美元的投入,不仅让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赛道上站稳了脚,更让它的移动生态有了核心竞争力。 这场收购没有输家,阿里拿到了想要的入口,高德则借助阿里的资源实现了更大的发展。而马云当年“永不改名”的承诺,不仅留住了一个有价值的品牌,更留住了人心,这或许就是这笔交易。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