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香港发40亿美元债只是烟雾弹,真正的狠招是在美元市场上建立比美国更可信的资

九鼎观世道 2025-11-15 13:07:39

原来在香港发40亿美元债只是烟雾弹,真正的狠招是在美元市场上建立比美国更可信的资产定价体系。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最近金融圈的人都炸开了锅,表面看中国在香港发了40亿美元美元债,很多人以为只是常规操作,没想到背后藏着更大的棋局。 这场操作并不是简单的融资,而更像是在美元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里,悄悄撬动了一个新的杠杆。比起40亿美元本身,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全球美元资产市场上,扔下了一颗“定价权”的重磅炸弹。 这次中国美元债发行,不仅引发外媒刷屏,金融圈的大佬和分析师也都紧盯着这笔债。认购热度极高,市场上资金蜂拥而至,超额认购达到30倍。 要知道,美国国债的认购通常只有2-3倍,全球资金对中国债的兴趣远超许多人预期。有人说,这是中国信用体系的“期中考试”,结果比想象中漂亮太多。 让人玩味的是,债券利率水平和美国国债几乎持平。三年期3.64%,五年期3.79%,和同期限美债基本无差。 回想前几年,国际市场对中国美元债还要额外“风险溢价”,利率比美债高出1到2个百分点如家常便饭。如今利差消失,说明什么?国际机构已把中国美元债券视为和美债几乎同等级的“避风港”。 从认购结构上看,亚洲、欧洲、中东的主权资金和大型机构都在积极参与,主权财富基金认购占比高,说明这些超级大户对中国的信用和收益稳定性有信心。和散户追涨杀跌不同,他们更看重资产安全性和长期价值。 外界很多人没看懂的是,这次发债,关键点根本不在于筹了多少钱,而是中国在全球美元体系里,开始主动搭建自己的定价坐标。 过去几十年,全世界的美元资产定价都是以美国国债为锚。现在中国推动离岸美元债收益率曲线,逐渐形成另一个“美元价格窗口”,未来各国企业和投资人有了新的参考标准。这不再是单纯的融资,更是一种话语权的争夺。 为什么国际大资金愿意买中国债?一方面,中国的宏观经济和财政状况相对稳健,债务率不到40%,外汇储备依然全球第一,大量投资都流向了能带来现金流的基建和能源项目,债权人看得到还款能力。 另一方面,美国的债务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债总额高企,债务率超过130%,财政赤字、利息负担逐年上升,这让部分投资机构感到风险在累积。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都在寻求分散风险,寻找美元资产之外的“第二选择”。近两年,不少央行和主权基金在悄悄减持美债、增持黄金,如今又多了中国美元债这样新的“安全资产”。 有些欧洲央行人士甚至私下表示,配置中国债券完全是基于风险收益的理性决策,和地缘政治无关。 当然,这种变化也让美国感到压力。既不能直接阻止中国发债,以免引发全球资本不安;也不能放任无视,否则会加速美元定价权的“分流”。在国际金融格局重塑的过程中,各国央行和机构投资者都在重新评估自己的配置策略。 而且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把中国债券收益率当参考,甚至以此为本币债券定价提供“锚”。 这其实是“去美元化”趋势下的连锁反应——不只是减少美债持有量,更是在债券市场上寻找可以信赖的新标准。 但话说回来,外部挑战依然存在。美国及其盟友可能会以各种方式限制中国的金融扩展,但是只要我们国内金融稳定,国家和平安定,我们就一定能够吸引外部投资。 信源: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主权债券——环球时报

0 阅读:23

猜你喜欢

九鼎观世道

九鼎观世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