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圈炸锅! 欧盟成员国正式宣布了 欧盟11月14日达成重磅决议,将原计划2028年实施的小包裹免税取消政策,提前至2026年落地,150欧元以下进口商品将全面征税,每件直邮包裹额外加收2欧元手续费。这一政策直指中国低价电商商品——2024年欧盟46亿件小额进口包裹中,91%来自中国,Temu、SHEIN等平台凭借低价模式快速抢占市场,引发欧盟本土企业强烈不满。 更狠的是比利时个体户协会,直言2欧元税费“毫无威慑力”,呼吁直接涨到20欧元,声称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低价商品冲击,保护本土产业。这并非欧盟首次出手,2018年已取消20欧元以下包裹免税,如今进一步收紧门槛,背后是欧洲本土零售业的持续施压。欧洲商会对此热烈支持,称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但欧盟工人却忧心忡忡:包裹量若锐减,物流、仓储等相关岗位可能岌岌可危。 中国外交部已明确回应,希望欧方坚持市场经济原则,为中企提供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但电商卖家早已慌神:对主打30欧元以下低价商品的卖家而言,2欧元税费几乎直接吞噬全部利润,有预测称30%卖家可能被迫退出欧盟市场。要知道,美国今年取消免税政策后,中国对美低价电商出口额已暴跌43%,大量卖家转战欧洲,如今刚站稳脚跟又遇政策暴击。 政策落地后,低价跑量模式将难以为继。目前头部平台已加速应对:Temu正招募欧洲本土卖家、布局本地仓,目标80%订单欧盟内发货;不少中小卖家则转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避险。这场全球贸易政策调整,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欧洲消费者今后买中国廉价商品,要么接受涨价,要么被迫选择本土高价替代品。 全球化浪潮下,政策变动已成常态,跨境卖家唯有加速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通过本土化运营、高附加值产品破局,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此次欧盟政策的调整,无疑给跨境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对于中国的跨境卖家来说,这既是一场挑战,也是一个转型的机遇。 那些长期依赖低价策略的卖家,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以往靠走量赚取微薄利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去挖掘产品的附加值。比如,在产品设计上融入更多创意元素,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在服务上,提供更完善的售后保障,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而对于头部平台而言,招募欧洲本土卖家和布局本地仓只是第一步。后续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如如何管理本土卖家的质量,如何优化本地仓的物流配送效率等。只有真正实现本土化运营,才能更好地适应欧盟市场的规则。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国之间的贸易政策相互影响,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卖家们具备更强的风险意识和应变能力。 未来,跨境电商行业将朝着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那些能够及时调整策略,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的卖家,有望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市场的赢家。而那些固步自封、不愿改变的卖家,很可能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跨境卖家唯有不断进取,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