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再破武器出口红线,军工扩张搅动地区安全格局 果不其然,日本在军事松绑的路上再迈关键一步。据《朝日新闻》等日媒报道,自民党与维新会已达成共识,计划于年内设立执政党协商机制,推动废除武器出口“5类用途”限制,这一举措将彻底打破日本武器出口的非致命性底线。 作为2014年“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核心约束,“5类用途”限制原本仅允许日本出口救援、运输、警戒、监视、扫雷五类非致命武器。一旦该限制被废除,日本军工企业大规模出口杀伤性武器将从政策层面获得许可,地区安全平衡或将面临直接冲击。 梳理日本武器出口政策的演变脉络,其逐步松绑的路径清晰可辨:1967年确立“武器出口三原则”,1976年通过增补条款实现武器全面禁售,2014年转而推行“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首次打破全面禁售的限制。此后,日本军工产业加速向外扩张——不仅与美、英、意联合推进第六代战机研发,向美国供应“爱国者”导弹,更成功拿下澳大利亚11艘“最上”级护卫舰订单,创下日本军售史上的最大单笔交易,借国际合作持续夯实产业实力。 军工扩张的背后,是日本军费的持续加码。2025财年,日本防卫预算已增至8.7万亿日元(新华网数据),较上年增长9.4%,刷新历史纪录,其占GDP的比重也明确朝着2%的目标迈进。这笔预算中,2976亿日元专项投入高超音速导弹研发,远程打击能力、太空及网络作战领域也成为重点投向,而与之对应的是民生领域开支被大幅挤压,这一失衡态势已引发日本国内民众的强烈质疑与反对。 尽管前首相村山富市等有识之士多次发声,警告扩军备战与军售松绑将破坏地区稳定,但日本执政联盟全然无视内外反对声音,执意推进相关举措。这种罔顾历史教训、突破战后国际秩序约束的行径,不仅是对地区和平稳定的公然挑衅,更在东亚乃至全球安全格局中埋下了巨大隐患。 对周边国家而言,面对日本军工扩张的明确信号,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做好充分应对准备,坚决遏制其搅动地区和平的危险举动。 各位读者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