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做出了选择。当地时间12日,乌克兰外交部宣布,因缺乏成果,乌克兰方面至少在今年年底之前将停止与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 说实话,乌克兰这步棋走得有点儿让人看不懂。11月12日,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塞尔希·基斯利齐亚直截了当地放话,今年跟俄罗斯的和平磋商基本没啥收获,所以至少拖到年底前,先搁置再说。这消息一出,国际上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是硬气,有人直摇头,说这等于把大门关得死死的,和平的路越走越窄。想想看,战争打到现在,双方都伤筋动骨,谈判本该是唯一的出路,可乌克兰偏偏选择按下暂停键,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今年谈判的来龙去脉,得从5月份说起。那时候,伊斯坦布尔成了临时会场,第一轮磋商在16号开场。乌克兰代表团带去了明确要求:马上停火,全线保持安静,别再砸民用设施。俄罗斯那边呢,压根儿没松口,反而在第二轮,也就是6月2号,甩出一份备忘录,里面全是最后通牒式的条件。乌克兰人一看,这哪是谈事儿,分明是下命令。磋商勉强继续到7月23号第三轮,代表们一对一聊了40分钟,又集体碰头讨论草案,可核心问题还是卡壳。唯一有点儿实际产出的,就是俘虏交换和阵亡士兵遗体的归还。俄罗斯移交了好几千具遗体,乌克兰也放了些伤员和俘虏,按“1000换1000”的比例走。搁谁身上,这点儿交换都算勉强维持人道底线,可离结束冲突差了十万八千里。 为啥成果这么少?根子还在分歧上。乌克兰死咬领土完整和安全保障不放,俄罗斯则一口咬定要“去纳粹化”和“去军事化”,还得保证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地位。这些条件一摆开,就跟平行线似的,谁也不让步。基斯利齐亚后来解释得挺直白:在俄罗斯那种体制下,跟中层代表谈不出花样,他们的权限死板,还得互相监视汇报,得直奔最高层才行。可问题是,乌克兰自家法律从2022年起就明文禁止跟普京直接对话,这不等于左手画个圈,右手堵死路吗?结果呢,磋商成了走过场,表面上热热闹闹,底下啥也没落。 俄罗斯的反应来得快,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当场回击,说这证明乌克兰压根儿没诚意,早该看清现实,早谈早好,现在不谈,以后哭着回来也得从更低的起点起步。克里姆林宫那边,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也摇头叹气,称这声明不过是把基辅不愿接触的既成事实盖个章,遗憾归遗憾,特别军事行动照旧推进,直到目标达成为止。外长拉夫罗夫早几个月就表态,外交解决是优先选项,今年三轮磋商多少有点儿进展,俄罗斯随时欢迎重启伊斯坦布尔模式。可乌克兰一关门,俄罗斯就顺势把球踢回去,说主动权在你们手上,别怪我们没给机会。 搁在当下战局,这决定更显出问题。俄罗斯军队在东部和南部稳扎稳打,波克罗夫斯克和库尔斯克方向的阵地节节推进,乌克兰那边人力短缺,炮弹和无人机补给跟不上,冬季一到,能源危机还得雪上加霜。想想那些前线士兵,弹药一天天见底,补给线拉得老长,俄罗斯的火力覆盖却越来越密实。这不是光靠硬扛就能过去的,谈判暂停等于给对手更多时间喘息和集结,乌克兰的筹码只会越磨越薄。国际观察家都说,战场形势每拖一个月,基辅的谈判底气就少一分,现在停谈,等于自愿让步。 说到底,这暂停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泽连斯基团队的整体算盘。总统任期早过了,戒严法一拖再拖,选举遥遥无期,国内腐败丑闻还闹得沸沸扬扬,军方高层卷入上亿美元的能源回扣案,民心士气本就低迷。现在停谈,或许是想转移视线,赌国际援助再来一波大单,或者指望战场逆转。可现实呢?俄罗斯的目标没变,推进脚步没停,乌克兰的法律壁垒也没拆,普京那头等着呢,等你从高位滑下来再谈。历史告诉我们,战争里拖延往往是弱势方的毒药,早年的明斯克协议就因为拖沓成了空谈,现在重蹈覆辙,代价只会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