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印度突然宣布 2025年11月13日,印度突然宣布拿下挪威2.2亿美元

足智又多谋 2025-11-14 08:07:59

就在昨天 印度突然宣布 2025年11月13日,印度突然宣布拿下挪威2.2亿美元大单,要造6艘高端化学品船!这笔订单看着光鲜,背后却藏着印度造船业的野望和尴尬。 首先是印度能抢到生意全靠两大法宝,第一是报价比中日韩便宜15%,第二是交船时间还比韩国快4个月,性价比高。 这笔单子的承接方是印度天鹅防务重工(SDHI),2024年刚接管破产重组的Pipavav船厂,这也是它重启后的首笔重磅商船订单。船舶为18000载重吨IMO II型,按冰级1A标准建造,由挪威公司负责设计、DNV船级社认证,核心技术并未掌握在印度手中。 Pipavav船厂经2.5亿美元翻新后,产能占印度近30%,但本质是靠外部支持才恢复生机。印度政府更是砸下7000亿卢比扶持,造船补贴最高达25%,所谓的低价优势,根本不是成本控制能力,全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 之前科钦造船厂刚拿下法国达飞3亿美元订单,印度近期连获国际大单,表面看着势头正劲。可现实格外扎心,2025年印度造船全球占比仅0.06%,中日韩三国合计垄断93%的市场,差距悬殊到难以想象。 中国造船产能是印度的884倍,印度船厂自身成本还比竞争对手高25%-30%,没有政府补贴根本毫无竞争力。更关键的是核心部件全靠进口,船舶推进系统、机械部件大多来自欧美日韩,自主研发能力严重缺位。 此次合作的挪威船东Rederiet Stenersen深耕北欧航线50年,选择印度并非看重技术,更多是图低价和航线适配性。而2025年全球造船业新订单同比暴跌近50%,此时靠低价抢单只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印度造船业曾在21世纪初跻身全球前十,可后来随着行业低迷直接掉队,如今虽有复苏迹象,但根基极浅。它唯一拿得出手的是船舶回收业务,占全球25%份额,可这和高端造船完全是两个赛道,毫无关联。 SDHI虽已和三星重工、荷兰Royal IHC达成技术合作,但高端船舶建造经验需要长期积累,根本急不来。再加上熟练技工短缺、基础设施陈旧等硬伤,这些都不是靠几个国际订单就能快速补齐的。 靠政府补贴换订单的模式注定无法长久,国际造船市场认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沉淀和稳定交付能力。造船业从没有弯道超车的捷径,中日韩的行业地位是靠几十年的积累拼出来的,印度现在想追赶,还差得太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足智又多谋

足智又多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