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阳光斜斜照进窗户,邻居家的狗突然狂吠起来,紧接着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我冲出门时,看见邻居小孩腿上渗着血,狗主人慢悠悠走来:"狗不懂事,孩子也别招惹它啊。" 这句话像根刺,扎进在场每个人心里。 当晚七点,砸玻璃的巨响震醒了整条街。铁器撞门的哐当声、咒骂声、哭喊声混成一片。六十岁的老申被逼到墙角,鼻血滴在衣领上。他摸到窗台那把杀鱼的刀时,手在发抖。 "我们只是站着吵架",事后有人这样辩解。可碎裂的玻璃不会说谎,医院诊断书上的"鼻骨骨折"也不会说谎。 想起父亲说过:家门不只是木板,是底线。当一群人拿着家伙闯进来,你该怎么做?法律说防卫不能"过度",可危险来临的瞬间,谁还能拿尺子量? 有个细节很戳心:老申一家半小时报了五次警。每次忙音都像倒计时,敲打着这个家的最后防线。网友说得真实:"要是警察早点到……"可惜生活没有要是。 法律不该是冰冷的条文。两高一部说得明白:不能要求身处险境的人保持绝对冷静。当铁锹棍棒在眼前挥舞,保护家人是本能不是犯罪。 这件事本来可以很简单——狗咬人了,道歉、赔偿、打疫苗。可偏偏要争那口气,最后用两条命买单。狗命、人命,本来就不该放上天平比较。 现在老申等着判决,郭家失去了亲人。整条街的邻居都装了摄像头,遛狗的都自觉拴绳。这些改变来得太迟。 如果非要说什么教训,那就是:别让一时的怒火,烧掉一生的退路。家门里的温暖灯光,比门外的输赢珍贵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