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军迷都有个疑问:济南、锦州、天津三大战役,都是10万多重兵设防的硬骨头,守将

界欧姜望 2025-11-13 13:36:34

很多军迷都有个疑问:济南、锦州、天津三大战役,都是10万多重兵设防的硬骨头,守将都是王耀武、范汉杰、陈长捷这种国军悍将,为啥东野打锦州、天津快得像闪电,29小时、31小时搞定,华野打济南却用了8天?难道东野比华野更能打? 说白了,这就是个“算法陷阱”,跟部队战斗力半毛钱关系没有!济南战役的8天是“全程计时”,从1948年9月16日打外围到24日破内城,连清扫郊区据点都算在内;而锦州、天津对外宣传的,只算了“内城总攻时间”。 要是按济南的算法,锦州从10月9日打配水池子外围算起,到15日全歼守敌,整整7天;天津更夸张,1月3日就开始清剿外围18个据点,打了10天才发起总攻,全程下来12天,比济南还久。反过来按东野的算法,济南内城总攻是9月24日凌晨开打,当天就结束战斗,用时不到24小时,比锦州、天津还利索。 所以别再纠结耗时长短了,真要比难度,济南战役才是三大战役里最“熬人”的硬骨头,没有之一! 首先,济南是“开荒之战”,没任何经验可循。在这之前,我军打过大城市,但石家庄、开封、洛阳都是三五万人设防,长春虽有10万+,最后还是靠围困解决的。 济南是第一次硬刚11万重兵把守、被蒋介石吹成“金城汤池”的大城市——城外有茂岭山、砚池山这种天然屏障,城内有多层城墙、护城河和密密麻麻的地堡,纵横50余里的防御体系,华野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就像第一次吃螃蟹,再勇敢也得小心翼翼,每一步都得用鲜血探路,难度自然不是后来有了模板的锦州、天津能比的。 其次,兵力火力差距悬殊,济南是“以弱搏强”。天津战役东野34万大军围城,形成3:1的碾压优势,光火炮就1300多门,还有30辆坦克、16辆装甲车协同,炮弹跟不要钱似的砸;锦州战役东野也凑了25万兵力,火炮上千门,2:1的优势妥妥的。 可济南战役呢?华野攻城部队才14万,对面国军11万,兵力对比仅1.27:1,勉强够上1:1.5的说法。火力上更是寒酸,大口径火炮少得可怜,9纵打永固门时,还是靠鲁南战役缴获的4辆美式坦克撑场面。这种兵力火力都不占优的情况下敢打攻坚战,粟裕和许世友的决心,比战役本身还让人佩服。 最关键的是,济南战役是“差点打不下去”的死战。打到第7天,也就是9月23日晚上,华野部队连续作战7天7夜,伤亡已经突破2.6万,光聂凤智的9纵就伤亡9806人,几乎打残一个师。部队疲劳到极点,不少人主张“先休整再打”,连王耀武都笃定我军会停火。 要是当时松了那口气,给敌人喘息机会,很可能重蹈四平攻坚战的覆辙。好在聂凤智等主战派硬顶:“我们累,敌人更累!现在拼的就是谁能咬牙”。24日凌晨总攻发起,战士们踩着战友的尸体爬城墙,硬生生在天亮前撕开突破口,这才拿下济南。 要知道,孟良崮战役打王牌74师,华野全军才伤亡1.2万人,而济南战役一个9纵的伤亡就快赶上这数了,敌我伤亡比例更是罕见的1:1。这种惨烈程度,锦州、天津根本比不了——天津战役东野伤亡2.3万,歼敌13万,交换比6:1;锦州战役伤亡2.4万,歼敌10万,交换比4:1。济南战役的胜利,完全是靠铁血拼出来的。 说到底,三大战役都是解放战争的关键胜利,但济南战役的难,是拓荒之难、底气不足之难、咬牙硬撑之难。它不仅打破了国军“重点防御”的神话,更给后续的锦州、天津战役提供了宝贵经验,后来东野能从容打锦州、天津,某种程度上,是华野用2.6万伤亡换来了攻坚模板。 别再纠结“谁打得更快”,该关注的是“谁打得更难”。济南战役的每一滴鲜血,都为解放战争的胜利铺了路,这种拓荒者的勇气和牺牲,才是最该被铭记的。

0 阅读:544

评论列表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9
2025-11-13 18:56

看了时间论和交换比,结论是啥啊?到底是东野厉害,还是华野厉害?

4821828 回复 11-14 01:40
东野干掉了蒋系5大主力的2个,华野干掉了2个半。解放战争中,最艰苦的是大决战前,歼敌总数第一;渡江战役前,全军歼敌总数第一(渡江战役后都是追歼战,国军大量的起义投诚)。

归期何在

归期何在

3
2025-11-13 20:44

无论战力及火力都是东野强[点赞][点赞][点赞][祈祷][祈祷][祈祷]

4821828 回复 用户46xxx56 11-14 01:44
东野战将如云,集中了全军三分之一还多的红军时期的名将。解放战争开始时,军事人才家底最薄弱的是西野,然后是华野。粟大将这个第一大将确实牛!

用户46xxx56 回复 11-14 00:57
华野在战力和火力都没东野强的情况下歼灭敌军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东野是不是说明华野更强呢?这种对比没有任何意义

猜你喜欢

界欧姜望

界欧姜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