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宁愿把电力输向越南,让越南夜晚灯火辉煌,却对朝鲜几乎绝不供电? 越南的电力问题,有点像年轻人创业时资金链断裂,急需周转一下就能继续打拼。2023年那场热浪,把越南北部的水电站熬干了,工厂停工,外资企业急得团团转。 中国这边看得明白:越南不是不想搞发展,是一时顶不住。于是,电缆一接,电一送,不仅解了越南的燃眉之急,也稳住了一大批中资和国际企业的供应链。 这不是单纯的“邻里互助”,是投资未来。电送过去,订单、合作、市场,就会一股脑回流进来。这种事,划算得很。 反观朝鲜,电力缺口不是偶尔发烧,是长期低烧不退。它的工业体系不像越南那样外向,也没有庞大的制造业集群支撑。 电力的主要用途集中在几个重点城市和一些特定领域,尤其是军事和核心工业。更关键的是,它的支付能力非常有限,外汇储备吃紧,历史上还出现过拖欠能源款项的情况。 这使得中国即使想输电,也要考虑电费能不能收回来,合作项目会不会半路“变卦”。在市场经济规则下,这种“不确定性”,就是最大的风险。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是老朋友,那就当援助送过去不就好了?问题就在这:援助不是慈善,尤其是涉及国家能源这种战略性资源。 中国不是不讲情面,而是要讲规矩。国家之间的合作,要基于互利共赢,不能靠情分堆起来。 把电输给一个不确定能不能回本的对象,不仅可能打水漂,还可能传递出错误信号:只要你困难,我就得兜底。 这种模式不但不可持续,还容易被国际社会误读为对朝鲜政策的单方面偏袒,破坏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平衡。 同时,中国还得顾及国际舆论和联合国的相关制裁环境。朝鲜因为核问题受到多边制裁,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可能公然违背国际义务去大规模支援一个被制裁对象。 技术条件也不是随便就能克服的。越南的电网经过多年升级,已经可以和中国南方电网实现稳定对接。 但朝鲜的电网系统,老旧得像是上世纪的展览品。线路老化、配电混乱、频率不稳,就算中国有心送电,传输过程中的损耗都会让人肉疼。 更别提如果哪根线路出点小故障,一整个片区可能都要跟着黑灯瞎火。想把朝鲜电网改造升级,不是几亿人民币就能搞定的,工程量之大,投入之高,不亚于在一个国家重新铺设一次骨架。 从历史合作经验来看,中国与越南的电力合作早有铺垫,技术交流频繁,制度配套也逐步完善。 而朝鲜这边,合作项目往往起起落落,政策变化频繁,今天谈成的项目,明天可能因为一句“上级指示”就搁浅。 这种不确定性,不是“信任”两个字能解决的。对于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电力合作来说,制度的稳定性远比一纸协议重要得多。 很多人看到越南亮堂堂、朝鲜黑乎乎,容易下意识觉得中国对朝冷漠了、对越偏心了。这种看法,其实忽略了一个国家在能源合作中所需面对的多维博弈。 不是谁更近就该送谁电,也不是谁更穷就该先帮谁。资源配置从来不是感情牌,是理性选择。 越南的电力危机是发展中的麻烦,帮一把就能继续奔跑;朝鲜的缺电则是结构性问题,盲目援助反而可能拖着走偏路。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是否愿意送电,而在于对谁送电更有价值、更可持续、更符合国家利益。 电力流向哪里,不只是插座接哪头的问题,而是国家战略的延伸。中国需要的不只是当下的回报,还有未来的布局。 在这盘棋局中,电线的走向,其实早已写在国家发展的规划图里。那些看似简单的输电决策,背后藏着的是对现实的精准判断,对未来的冷静下注。越南亮了,是因为它在往前走;朝鲜暗着,是因为它还没准备好接这束光。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