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媒体直击中方提问:“菲方正遭遇强台风‘凤凰’袭击,各国都在积极援助,你们援

上进的铅笔 2025-11-11 15:17:09

菲律宾媒体直击中方提问:“菲方正遭遇强台风‘凤凰’袭击,各国都在积极援助,你们援助了吗?”中方回应简短而谨慎:“正在评估中……” 此后,援助承诺如石沉大海,没有下文。这一声明虽饱含同情,却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现实:中国对菲律宾的善意援助,似乎已被南海争端的阴霾所笼罩。中方在回应中表达了对菲律宾人民的“同情和理解”,并希望“菲律宾人民自力更生,团结一致,度过难关”。 这并非冷漠,而是基于历史的反思。回顾中菲关系,中国曾多次在菲律宾遭遇自然灾害时伸出援手。2013年超强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时,中国在24小时内提供紧急现金援助和大米等物资,并派出“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灾区。 2021年台风“雷伊”袭击后,中国累计援助超过1.2亿美元,包括资金、物资和医疗支持。 这些援助体现了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人道主义精神。然而,此次“凤凰”台风后,中国选择“评估”而非立即行动,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对菲律宾政府态度的回应。 马科斯政府上台后,撕毁了22个中资基建合约,将美军可用基地从5个扩至9个,甚至将中国援助大米转作美军舰补给。真是岂有此理! 2025年4月,中国海警登上铁线礁展示国旗,菲律宾随即派员登岛反击,并指责中国“胁迫性行为”。 10月,美国国务院公开谴责中国在南海用水炮攻击菲律宾船只。 这些事件让菲律宾在国际上将中国塑造成“敌人”,而中国渔民在传统渔场屡遭扣押、虐待。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为何要继续“无条件”援助一个视自己为敌国的邻邦?援助本是情分,而非义务。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灾后呼吁国际援助,却忽略了改善中菲关系的紧迫性。 更值得深思的是,菲律宾所谓的“铁杆盟友”——美国及其伙伴,在灾情面前的表现。菲律宾视美国为“爹妈”,却在台风来袭时发现,主子远没有想象中可靠。2025年7月,菲律宾遭遇多场台风和季风袭击,667万人受灾,美国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援助”仅有25万美元——这笔钱甚至不足以覆盖一场小型救援行动。 较2013年“海燕”台风时的8600万美元缩水近344倍。 相比之下,美国更热衷于向菲律宾售卖56亿美元的F-16战机,或通过联合军演炫耀武力。 这不禁让人质疑:菲律宾的“盟友”体系,究竟是为守护家园,还是为地缘博弈?反观中国自身,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向来强调自力更生。2008年汶川8级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中国政府迅速动员解放军和人民群众,累计捐款超过500亿元人民币。 国际援助虽有——但总量有限,且多为象征性支持。 类似地,2020年长江洪灾、2023年河南暴雨等事件,中国均以“众志成城”自救为主,国际援助虽有但非决定性因素。 这些经历铸就了中国人的韧性:灾难无国界,但援助需基于互信。中国不欠任何人,更不会在被视为“敌人”时一味付出。 菲律宾的灾情令人痛心,但这也是一个警醒:一个“爹妈不爱、主子不管、朋友嫌弃”的国家,怎能理直气壮地向“敌人”讨要援助? 中国愿站在菲律宾人民一边,提供同情与理解,希望菲律宾政府将民生置于首位,尽快恢复建设。朋友们你们说对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上进的铅笔

上进的铅笔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