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间谍不是藏在机密单位,而是混在农田里!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朱某某,被境

临风听蝉 2025-11-11 13:14:08

谁能想到,间谍不是藏在机密单位,而是混在农田里!某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朱某某,被境外势力的高额报酬砸晕,明知杂交稻亲本种子是国家严禁出口的战略资源,仍铤而走险。他以“合作制种”为幌子,将5种核心亲本种子藏在普通货物集装箱中逃避监管,持续向境外输送,最终于2024年1月被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17名涉案同伙也全部受到行政处罚 。 南方某粮食主产省的村民,2024年秋天发现一支古怪“考察队”。领头的是某国领馆人员,随行的全是农业、生物领域专家,他们频繁更换交通工具,专挑监控稀少的乡间小路穿行,手持装特殊软件的平板,在田边拍庄稼、记数据,追问亩产、种子来源和灌溉水源,拒绝与村民深入交流,回答问题含糊其辞。村民察觉异常后拨打举报电话,国家安全机关及时介入,当场截获敏感数据,成功阻止泄密。 杂交稻亲本种子被称作农业的“芯片”,如同精确模具,支撑着粮食高产、抗倒伏的优良性状,掌握它就能无限繁殖杂交种子,甚至培育新品种,是种业的“命根子”。经国家保密部门鉴定,朱某某非法出售的种子属于国家情报,而境外势力窃取的土壤成分、产能数据,拼起来能精准算出我国粮食产能底线,比卫星侦察还精准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复制优良品种抢市场,让我国种业失去核心优势,未来种高产粮可能要花高价购买别人的种子,扼住14亿人的饭碗命脉。 农村田间出现陌生外籍人员拍照采样、农业从业者遇到高价收购种子或数据的情况,都要多留个心眼。正规科研活动必有完整手续,绝不会偷偷摸摸规避监管。接触农业核心数据和技术资料,绝不能因私利随意外传,这些信息背后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国家安全机关已开通12339举报电话、网络平台等渠道,发现可疑情况及时上报,你的一个举动可能守住千万人的口粮 。 你在老家田间见过可疑“调研人员”吗?遇到有人打听粮食产量、种子信息,你会如何应对?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和看法!

0 阅读:1
临风听蝉

临风听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