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股的底层逻辑,核心就两点:收入预期与人口结构,这两大因素直接决定了消费的“量

林哥谈商业 2025-11-11 11:27:20

消费股的底层逻辑,核心就两点:收入预期与人口结构,这两大因素直接决定了消费的“量”与“质”,也解释了为何当下传统消费股难有大行情。

先看收入预期:消费和收入从来都是“同频共振”的——只有收入稳步增长,大家才敢放开手脚花钱;反之,哪怕银行里有储蓄,若对未来收入没信心(比如担心失业、收入下降),也会下意识捂紧钱包,消费自然难有起色。没有收入增长做支撑,再宽松的环境也难撬动消费的大幅提升,预期才是消费决策的关键。

再看人口结构:消费的核心主力从来都是25-55岁的中青年群体,但这部分人如今却“不敢花、没的花”。25-35岁群体刚步入社会,积蓄有限,消费以刚需为主,难有大额支出;35-55岁群体看似收入稳定,却被教育内卷、房贷压力、养老焦虑三重夹击,容错空间极小,更倾向于“储蓄避险”,而非主动增加消费。而60岁以上群体消费模式早已固化,很难成为消费增长的新动力。当最有潜力的主力消费人群都趋于保守,传统消费股的增长逻辑就失去了根基。

就拿白酒举例,其核心消费人群一直是45岁以上群体——这个年龄段的人社交场景多、对白酒接受度高。但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在瓦解这份“依赖”:80后中“经常喝白酒”的比例仅35%,远低于60后的50%以上,90后、00后对白酒的接受度更是持续走低。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偏好早已转向: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汽车等科技感、体验感更强的领域,才是他们愿意投入的方向。

所以,不是传统消费股“不好”,而是支撑其增长的底层逻辑已发生变化——人口结构迭代让核心消费群体萎缩,收入预期不足让主力人群消费意愿低迷。资本永远追逐“增量市场”,当传统消费的增长空间被压缩,年轻人追捧的科技、智能赛道,自然就成了资本聚焦的主线。

0 阅读:0
林哥谈商业

林哥谈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