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贵州大山里的孩子用5G连外教时,扬眉吐气早藏在细节里 爷爷总说他年轻时去县

丁哥分享 2025-11-11 08:16:05

当贵州大山里的孩子用5G连外教时,扬眉吐气早藏在细节里 爷爷总说他年轻时去县城,看到外国人就躲——那时候村里老人说"洋人的东西都金贵,咱碰不得"。可昨天视频里,他蹲在贵州老家的院坝里,看着重孙子举着平板上外教课,屏幕里的老师用生硬的中文说"你发音很标准",老爷子突然抹起了眼泪。 我们总以为扬眉吐气是要"比别人强",却忘了这些瞬间:敦煌研究院的年轻学者,用AI修复壁画时,外国专家捧着复原图说"这才是文明该有的样子";浙江渔民在印度洋捕鱼,卫星电话里传来"中国海警就在附近护航"的声音,网里的鱼蹦得比往日欢;还有深圳街头,外卖小哥用外语给外国游客指路,对方竖起大拇指时,他头盔上的五星红旗贴纸在阳光下发亮。 最戳人的是留学女孩小周的朋友圈。她在伦敦地铁里看到有人穿印着"中国制造"的卫衣,上前搭话才知道,对方是个工程师,说"你们的高铁技术,我们正在学"。她想起刚出国时,有人问"中国有高楼吗",现在却总被追着问"怎么才能买到中国产的无人机"。 其实哪有什么"某一天"的扬眉吐气?是爷爷从"怕洋人"到敢凑过去看外教课的转变;是渔民从"在近海打转"到敢闯远海的底气;是每个普通人提起"中国"时,眼里那点藏不住的自豪——不是喊出来的口号,是融进日子里的踏实。 当贵州大山里的信号塔比电线杆还密,当中国疫苗在非洲村落里被称为"希望针",当海外游子说"遇到难处找使馆,心里就稳",你就会懂:扬眉吐气从不是等来的,是一代代人把"别人能的咱也能"的劲儿,种进了每一寸土地里。 现在,就挺好。

0 阅读:2
丁哥分享

丁哥分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