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家的饭到底有多难吃?韩先楚吃了一次,再也不敢吃第二次,王彦彦吃了一次,对她妈说:不知道吃的什么,好像是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徐向前出生于山西五台一个普通家庭,饮食习惯深受家乡传统影响,他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家中的饭菜以粗粮为主,最著名的就是“合子饭”,这种饭是将稀饭、土豆以及各种野菜混合煮成,既简单又节俭,对于吃惯了大米饭的韩先楚来说,这种粗粮饭可谓是一种“挑战”,每次去徐向前家做客,韩先楚总是找借口避开饭点,因为实在吃不惯这种饭,虽然如此,他依然敬重徐向前的生活习惯,也理解这位老首长的节俭作风。 徐向前的节俭不仅体现在饮食上,也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常年穿着旧衣服,甚至解放战争时期的毛背心还穿了十几年,领口袖口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习惯,更是一种自我要求,他总是告诫身边的人,作为领导干部,不能铺张浪费,革命胜利后更要牢记过去的艰苦岁月。 徐向前家的饮食习惯也给下一代留下深刻印象,徐向前的儿媳王彦彦小时候经常到徐家玩,第一次吃到“合子饭”时感到惊讶,因为饭里混合了马齿苋等野菜,味道与她平时吃的大不相同,尽管如此,她逐渐适应了这种饮食,甚至在结婚后也将这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延续下来,徐向前对子女的教育同样严格,他要求家人都要勤俭节约,不可忘记革命年代的艰难困苦,这样的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徐家重要的精神财富。 徐向前一生始终牵挂老区人民的生活,他曾在报告中提到,大别山老区有些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甚至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难以保障,这让他深感责任重大,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希望能通过修水渠、建学校等措施改善老区的生活状况,他认为,革命胜利后,干部的责任不是享乐,而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种为民情怀贯穿了他的一生,即使在晚年,他也始终关心老区的发展。 韩先楚对徐向前的敬重,不仅来源于两人在革命岁月中的共同经历,也因为徐向前的精神风范深深感染了他,尽管韩先楚对徐向前家的饮食习惯颇感不适,但这并不妨碍他经常探望老首长,韩先楚晚年回忆起徐向前时,总是感慨这位元帅的勤俭与为民情怀,他认为,徐向前的生活作风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榜样力量。 徐向前去世后,他的遗愿是将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没有留下任何财富,但他的精神却深深影响了后人,他的饮食习惯、生活作风以及对老百姓的牵挂,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和使命感。 信息来源:央视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宽和干练徐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