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大,薄一波被提名候补中委,陈赓发言反对。 薄一波出生在山西定襄县蒋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把他送到当地小学念书。1922年他小学毕业,以好成绩考进太原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在学校里,他接触到五四运动的思想,开始读马列主义书籍。1925年,他组织学生支持太原市民反对房税,还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在学校建党支部,当书记,领学生做反帝宣传。1926年,他升为中共太原北部地区委员会副书记,负责工人和学生运动,对付山西国民党新右派势力。大革命失败后,他转入地下,在晋北重建党组织。1929年,他去天津和唐山,任中共天津市委士兵工作委员会书记,指导平汉铁路北段士兵暴动准备。1931年,他在北平组织兵变,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判八年徒刑,关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 狱中,他和其他共产党员建党支部,当干事和书记,组织大家学理论,坚持对抗敌人。1935年,他和多名党员拒填反省书,被国民党军法部门内定死刑,但形势变了才免。1936年,党组织营救,他和五十四名同志出狱。出狱后,他回山西,任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和阎锡山谈合作抗日。1937年,他领头成立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几个月会员达二十万人,推动民众支援抗日。他按上级指示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任第一纵队政治委员,带队去晋东南前线,配合八路军打游击。1939年,决死队发展到七万人,他指挥部队破了阎锡山十二月事变,保住抗日力量。1940年,他当太岳军区政委,领沁源围困战,用游击战术围困日军主力,根据地扩到三万多平方公里。 1943年,他接到通知去延安参加七大,安排好太岳区事宜后出发,十一月到。因会议推迟,他进中央党校学理论。在延安,他见毛泽东,汇报过去工作,谈话八小时。1945年春,七大召开前,他被列入中央委员会候选名单。薄一波在山西的贡献有目共睹,从地下工作到抗日根据地建设,他一步步积累起党内信任。但他的狱中经历成了争议点,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很容易引发质疑。 1945年4月,延安杨家岭中央礼堂里,党的七大正式开会。五百多名代表从全国来,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等高级将领都到场。大会讨论选举中央委员会和候补委员会人选,组织部门提薄一波为候补中央委员候选人。他那时37岁,在山西抗日工作突出。讨论时,陈赓站起来发言,反对薄一波担任候补委员。陈赓理由直白:薄一波在白区工作被捕,入狱五年,出狱手续有自首书,没法完全交代清楚,可能影响资格。他提到,两人合作过沁源围困战,薄一波指挥部队在山地设伏,夜袭日军补给线,但狱中事还是要慎重。其他代表交换看法,有人同意,有人议论。 最终,代表们把事上报毛泽东。毛泽东听汇报,短暂思考,说薄一波不当候补委员。刘少奇听着,以为同意陈赓。毛泽东接着说,直接升为正式委员。这决定传回,代表们通过选举。薄一波成最年轻中央委员。毛泽东认可薄一波过去功劳,和他谈过话,知道其政治觉悟和能力。这决定化解分歧,维护党员团结,表达对薄一波信任。陈赓反对基于情报工作经验,认为薄一波历史问题未定论,但毛泽东选择相信薄一波在狱中表现和抗日贡献,直接提拔。这在党内选举中,体现了领导层对干部的综合考量,避免小事影响大局。 薄一波当选后,继续发挥作用。这事件也反映出当时党内对历史问题的处理方式,强调贡献而非纠结细节。陈赓的反对不是针对个人能力,而是原则问题,两人合作过战场,互相了解。毛泽东的决定,让薄一波从候补转为正式,显示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意图。在七大上,这样的调整确保了委员会的稳定和团结,为后续解放战争铺路。 1947年1月,华北财经会议在石家庄开,薄一波作为晋冀鲁豫中央局副书记主持。他审阅报告,同志们讨论抗战八年经济经验和自卫战争资金分配。会议几天,薄一波记笔记,提统一货币和物资调配方案。结束后,他和董必武等建华北财经办事处,调资源支持解放军。1949年北平解放,城内市场乱,薄一波带队进城,清点国民党遗留物资。下令统一人民币,派人贴公告,稳物价。几个月经济渐稳,百姓恢复交易。新中国成立,他任第一任财政部长,在北京政务院办公,召专家开会,听陈云建议,制定统一全国货币计划。 1950年,商品滞销严重,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薄一波和陈云在北京开会,邀商工代表询问情况。下令国营企业向私人工厂订货,刺激生产。还下乡调研农村,查看水利,调资金修堤坝防灾。发现部分地区经济冒进,他上报调整政策。后来,他勘察大庆油田,主持会议给开发资金,推动石油产业。1979年后,改革开放启动,邓小平邀他管机械工业。他七十岁上任,开座谈会,调查全国城市。八十年代,组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访问经济特区,给指导。 薄一波从七大事件走来,一生贡献经济建设,到2007年1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99岁。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党内争议有时能转为动力,推动个人成长。

用户15xxx04
发董必武照片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