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故事汇,今天讲当归的故事。 三国时期,战乱纷飞,陇西地区有位青年名叫王某,新婚不久便被征召入伍,妻子梅氏独自留在家中,日夜盼着丈夫归来。 转眼三年过去,王某杳无音信,梅氏因思念过度,日渐消瘦,气血亏虚,常常头晕心悸、月经不调。邻里见状,纷纷劝她另寻归宿,可梅氏始终坚守,每日在窗前栽种一种药草——那是丈夫离家前,老郎中赠的种子,说此药能补气血、调经止痛。 梅氏精心照料药草,春种秋收,将根茎晒干后煎水饮用。奇怪的是,喝了几个月,她的气色渐渐红润,头晕的毛病也痊愈了。她愈发坚信,这是丈夫归来的吉兆,便给这药草取名“当归”,寓意“应当归来”。 又过了两年,王某终于从战场上归来,却因久战沙场、劳累过度,面色萎黄、体弱乏力。梅氏立刻取出珍藏的当归,配伍黄芪、党参给丈夫煎服。不出半年,王某便恢复了体力。 后来,当归的功效传到了名医华佗耳中,他经过反复验证,将其收录入药方,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月经不调等症。到了唐代,药王孙思邈更是称当归为“补血第一药”,其“归”字不仅暗含团圆之意,更点明了它“引血归经”的药效。 如今,当归依然是补血养血的常用药材,无论是配伍煲汤还是入药煎服,都深受人们喜爱。它承载着古人的思念与期盼,用独特的药效,守护着一代代人的健康,成为中药里最富温情的药材之一。当归黄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