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吞噬土地:孟加拉国与侵蚀的无休止斗争在一个阴沉的早晨,努伦·纳比将竹竿和铁皮

万理看世界 2025-11-10 15:27:11

河流吞噬土地:孟加拉国与侵蚀的无休止斗争

在一个阴沉的早晨,努伦·纳比将竹竿和铁皮装上一艘木船。他一年前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中一座脆弱的小岛上建造的家,正面临着被水淹没的危险。

这是这位农民兼四个孩子的父亲一年内第二次搬家。

“河水一天比一天逼近,”纳比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我们生来就注定要受苦。我们的苦难永无止境。我已经数不清这条河吞噬了我的家园多少次了。”

50岁的纳比别无选择,只能搬到另一个沙洲——由河床沉积物形成的临时岛屿。他的稻田和扁豆田早已消失殆尽,被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中国和印度最终抵达孟加拉国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不断推进的河水吞噬。

“我不知道在新家等着我们的是什么,”他望着宽阔的棕色河流说,“如果幸运的话,也许能住几年。如果不行,也许一个月就够了。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

一夜消失的土地

每年,孟加拉国北部库里格拉姆县数百个家庭都面临着同样的命运。随着河岸崩塌,人们不仅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土地、庄稼和牲畜。

布拉马普特拉河、蒂斯塔河和达拉河——曾经是数百万人的生命线——如今变得难以预测,侵蚀土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

这些沙洲——散布在孟加拉国北部平原上的沙质、不断移动的岛屿——是该国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当地居民一次又一次地重建家园,但最终还是会被河流吞噬一切。

“洪水来得毫无预兆,”70岁的农民哈比布尔·拉赫曼说道,他曾在几个沙洲上生活过。“晚上睡着后,到了黎明,河岸就移动了。醒来后,你发现自己无家可归。我们的生活没有安宁可言。”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将于11月10日至21日举办联合国气候峰会的巴西时,孟加拉国的困境给全球领导人敲响了警钟。该国常被誉为韧性典范——修建堤坝、改进洪水预报、率先开展社区适应性工作。但如果没有更有力的国际支持和气候资金,这些努力终将徒劳无功。

“这里的人们正在为他们从未产生的排放付出代价,”水资源和气候变化专家艾努恩·尼沙特说。

========

气候变化显现

科学家表示,库里格拉姆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气候变化的显现,因为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和蒂斯塔河供水的喜马拉雅冰川正在加速融化。

“我们看到冰川正在迅速融化,速度几乎是上世纪 90 年代的两倍。额外的水流向下游,加剧了已经水位上涨的河流,”气候变化专家尼沙特说。

与此同时,季风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来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而且降雨强度大、来势汹汹。“季节的节奏改变了,”尼沙特说。“下雨的时候雨量太大,停了之后往往又会干旱。这种不稳定性使得侵蚀和洪灾更加严重。”

他还补充说,孟加拉国的碳排放量不到全球碳排放量的0.5%,但却遭受了气候变化最严重的后果。

世界银行估计,到 2050 年,每七个孟加拉国人中就有一人可能因气候相关灾害而流离失所。

对于50岁的科西姆·乌丁来说,搬家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他育有七个孩子。“在我的人生中,这条河已经吞噬了我的家30到35次——或许更多,”他说。

“每次我们重建家园,河水都会再次泛滥,”乌丁说着,目光紧紧盯着河水。“可是我们又能去哪里呢?现在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水。”

妇女承受着不断流离失所的重担。30岁的沙希娜·贝古姆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回忆起去年洪水期间,她站在齐腰深的水中为家人做饭。“十年间我们搬了六次家,”她说,“每次我们重新开始,河水都会把一切重新夺回来。”

对沙希娜来说,每一次搬迁都带来新的困难。“对妇女和少女来说,情况更加艰难,”她说。“我们必须找到干燥的地面,做饭,照顾孩子——而且没有任何隐私和安全保障。”

=========

为生存而建

在 Kheyar Alga Char,当地团体安装了土工袋(一种装满沙子的大型袋子,可以加固河岸以防止侵蚀),此后约有 300 个家庭得以在此居住三年。

“土工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39岁的乔胡鲁尔·伊斯兰说道,他在定居于此之前,家园曾被洪水冲毁十余次。“过去三年,河水没有再侵蚀我们的土地。我第一次对未来感到一丝信心。”

当地非政府组织也在帮助建造高架村庄——将房屋群建在高于地面的位置,以抵御季节性洪水。

站在屹立了三年的河岸边,伊斯兰表达了一种谨慎的乐观态度。

“也许有一天河水还会再来,”他微微一笑,说道。他周围,孩子们在坚实的土地上玩耍,笑声随晚风飘荡。“这一次,我们会做好准备。现在,土地稳固——我们也一样。”

========

布拉马普特拉河,就是咱们境内的雅鲁藏布江。

大家看图片感受一下“河岸崩塌”——如果是这样的河岸确实很容易崩塌。

气候变暖,最脆弱的人群承受最大的代价,希望大家都对“气候难民”有认识。

今年北方的“华西秋雨”又成灾了,山西、陕西、河南的庄稼,自9月以后,遭遇连绵阴雨,直接原地发霉了。

我看新闻图片,山西一个大爷,穿着连体下水服,在地里收高粱,他拖着一个大塑料盆,装满一盆就拉走一盆——怎么拉?在庄稼地里的水面上拉,盆在水面上能漂着走!

为什么?

为什么2021、2023、2025年,五年里华西三次秋雨灾?

因为副高迟迟不退下,而北方的冷空气如常南下,跟副高遭遇,在副高的边缘,华北,华西,就意味着不停地下雨……

副高为什么迟迟不退下?因为气候变暖,在副热带地区,有更多的蒸发,能量比以前强大的多!

就好像一个水盆,这个水盆比以前大得多,它北上西进,那盆儿水要漏完它才变小退下,现在需要漏掉的水也比以前多的多。

希望大家都关注气候变暖,从内心里认识到气候问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海外新鲜事

0 阅读:0
万理看世界

万理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