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财政饭 中国过去有“金饭碗”、“银饭碗”和“铁饭碗”之称。 金、银饭碗那可不是一般人能端得上的,普通人能弄个“铁饭碗”已是不得了的幸运了。 时代发展到了现在,金银铁的饭碗基本上就是能吃财政饭的才能算是,其他所有行业至多也就是个瓷饭碗或泥饭碗,也有许多塑料碗,但要留心,这塑料碗可是有毒的,剩下更多是纸饭碗,盛点汤就漏了。 瓷饭碗虽说光亮,但经不起磕碰,稍不留神,打回原形;泥饭碗就更次,端碗放碗没留神,就可以土崩瓦解。 吃财政饭,那可是真的“金饭碗”和“银饭碗”,非旦锃光瓦亮,拿着还是身份象征,最不济也是“铁饭碗”碰了摔了,顶多也就是留个瘪,不影响使用,实可谓旱涝保收。 因此,现在出现大学生、研究生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考吃“财政饭”,因为一旦吃上财政饭,就意味着衣食无忧,只要中途不出意外,基本上就一直可以到安享晚年了。 然财政饭碗也要注意端法,苏州最近就有两个吃财政饭的,都是不小的人物:一个是工业园区的主任,另一个是副市长。 他们都因端碗姿势不当,从虽不说天天是山珍海味的财政饭混到基本上是日日萝卜青菜的财政饭。 即便是如此不堪的财政饭,也不是那么容易吃得上的。 若把握得不好,别说山珍海味,就是萝卜青菜的“财政饭”也是吃不上的。 且看2025年10月26日上午10点55分,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康沈路上的中国黄金门店突然传来玻璃被砸而砸玻璃者却没拿没抢黄金的新闻。 说是一名戴着墨镜和N95口罩的中年男子右手拎着米黄色布袋,径直走向陈列黄金的柜台。 他从布袋里掏出一把锒头,对着防爆玻璃狠狠砸下——令人费解的是,当玻璃碎片飞溅时,他既没有伸手抓取散落的金饰,也没有环顾四周准备逃跑,只是机械地重复着砸击动作,仿佛眼前的黄金也就是普通碎玻璃。 以现在的金店安保和警方快速反应能力,砸玻璃者那是肯定会被抓获。 果然,当民警赶到时,看到的是令人唏嘘的一幕:破碎的柜台前散落着玻璃碴,价值数百万的黄金饰品完好无损,而嫌疑人曹某(37岁,无业)没有任何反抗,甚至主动放下锒头,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般蹲在地上,平静地等待被逮捕。 据店长回忆:“他砸玻璃的动作很慢,眼神空洞,全程没说一句话。我们都以为是抢劫,结果他连个金戒指都没碰”。 警方调查发现,曹某来沪打工十年,近年因投资失败欠下二十多万债务,妻子与其离婚后带走了孩子。 案发前一周,他已身无分文,连续三天靠便利店过期食品充饥。 曹某自述:我不想抢东西,就是想找个地方吃饭睡觉。 呜呼! 这种近乎自毁的求助方式,让见惯大案要案的民警陷入沉默——当一个人连体面活着的资格都失去时,监狱竟成了他眼中的“避风港”。 回头看,这看似荒诞的“抢劫案”背后,竟藏着一个中年男人的绝望。 面对此情此景,法律的标尺在现实困境面前显得格外沉重。 根据《刑法》,抢劫罪即使未造成损失也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刑期。但曹某的行为更像是对生存压力的极端反应。金店负责人最终选择谅解,仅索赔了5000元玻璃维修费。 店方谅解了,只提出赔偿,这下曹某估计连萝卜青菜的“财政饭”也吃不上了。只是这靠过期食物度日的曹某拿什么来赔偿? 赔不出,怎么办?曹某想吃“财政饭”是他只是想活下去,而没想到更为恶毒的举动。 当“包吃住”的“财政饭”成为某些人最后的退路时,社会该如何伸出援手? 当下,不是所有的“犯罪”都源于贪婪,有些绝望,藏在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若此时不及时加以干预,难保接下来不发生恶性事件。 20251110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