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24日,老舍投湖自尽于北京西城太平湖,他特别舍不得自己最疼爱的孙女,在出大门前,他走到院子中间,把唯一的孙女小月叫出来,郑重地向自己的孙女小月说:“和爷爷说再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66年8月24日清晨,老舍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 他特意换上一件干净的白衬衫和蓝裤子,脚上穿着一双白袜子和白底布鞋。 这个细节在后来显得格外引人注意,因为这不是他平时的穿着习惯。 他的妻子胡絜青注意到,丈夫今天的神情有些异样,但当时紧张的社会氛围让她没有多想。 老舍走到书桌前,仔细挑选了一本《毛泽东诗词》放进衣兜。 胡絜青问他为什么要带这本书,老舍只是淡淡地回答:"今天可能要用到。" 这个回答在当时听起来合情合理,因为那段时间开会学习时经常要引用毛主席诗词。 早上8点,老舍走出房间。 他的孙女小月正在院子里玩耍,看到爷爷出来,欢快地跑过来。 老舍蹲下身,轻轻拉着孙女的小手,用异常平静的语气说:"和爷爷说再见。" 小月天真地回应:"爷爷再见。"老舍在孙女脸上轻轻一吻,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院门。 这看似平常的告别,成了他与家人的永别。 老舍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北京市文联,而是朝着德胜门外的太平湖方向走去。 从他在东城区丰富胡同的家中到太平湖,大约有三公里路程。 由于腿脚不便,他走得很慢,途中多次停下来休息。 有目击者后来回忆,这位老人一路上始终紧握着那本《毛泽东诗词》,神情平静得令人不安。 上午9点左右,老舍到达太平湖畔。 这是一个新修建的人工湖,湖水清澈,四周栽种着柳树,平时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老舍选择了一张临湖的长椅坐下,开始阅读那本《毛泽东诗词》。 这一坐就是一整天。 太平湖养鱼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后来回忆,他注意到这位老人从早上到下午一直坐在长椅上,几乎一动不动。 期间有几位路人试图与他交谈,老舍都只是点头示意,不愿多言。 傍晚时分,湖边的游人渐渐散去,老舍依然独自坐在那里。 夜幕降临时,老舍终于站起身。 他将《毛泽东诗词》整整齐齐地放在长椅上,走到湖边,脱下鞋子摆放整齐,然后缓缓走入湖中。 第二天清晨,他的遗体被打捞上岸时,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著名作家竟然还穿着那双白袜子和白底鞋。 老舍选择结束生命的前一天,也就是8月23日,确实发生了重大事件。 那天上午,他不顾妻子劝阻,执意要去北京市文联参加活动。 当时正值特殊时期,社会氛围紧张,胡絜青的担忧不无道理。 但老舍认为,作为文联主席,缺席如此重要的活动不太合适。 到了文联后,老舍发现情况远比想象中严峻。 北京女八中的红卫兵突然闯入,将萧军、端木蕻良等三十余名文艺界人士列为"黑帮分子"进行批斗。 老舍也未能幸免,被挂上"牛鬼蛇神"的牌子。 随后,这些人被卡车运往国子监,在孔庙大院遭受了更为严重的批斗。 在持续数小时的批斗中,67岁的老舍遭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据目击者描述,他头部受伤流血,用水袖包裹伤口。 傍晚时分,老舍被押送回文联,又遭遇新一批红卫兵的二次批斗。 在这次批斗中,作家草明公开指认老舍将《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美国人,这一指控在当时的环境下极为严重。 当晚,老舍被送至派出所,深夜才由家人接回。 临行前,派出所通知他第二天还要继续接受批斗。 回到家时,老舍头上仍包着沾血的水袖,神情恍惚。 胡絜青为他清洗伤口、更换衣物,但老舍始终沉默不语。 8月24日清晨,老舍做出了一生中最后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看似突然,实则有着深刻的背景因素。 作为从旧社会走来的知识分子,老舍经历过太多风雨。 他出生于1899年,亲身经历过清朝覆灭、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966年的社会动荡,让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老舍的作品一直关注普通人的命运,《骆驼祥子》《茶馆》等作品充满了对底层民众的同情。 但当时的环境下,这些作品反而成为被批判的对象。 更让他痛苦的是,一些曾经亲密的同事也开始划清界限。 这种众叛亲离的处境,对一个珍视名誉的传统文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打击。 老舍之死在当时引起了不同反应。最令人费解的是他家人的态度。 妻子胡絜青和子女表现得异常冷静,这与其说是冷漠,不如说是那个特殊年代的自我保护。 当时,与被批判者划清界限是常见现象,家人保持距离可以理解。 主要信源:(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50年前老舍投湖自尽 曾获得诺奖提名 ;澎湃新闻——老舍投湖的种子,在何时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