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名解放军战士在炮火中和部队失联,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误打误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2025-11-10 13:12:58

1984年,一名解放军战士在炮火中和部队失联,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误打误撞发现了敌人的指挥部,面对穷凶恶极的敌军,他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心想:既然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于是便开始了他的行动……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的炮声刚响,一一八团一营的穿插队伍就钻进了硝烟里。 ​​一连四班班长陈洪远带着尖刀班冲在前面,没成想敌人的炮火突然砸过来,他跟战友们走散了。 浓烟呛得他直咳嗽,耳朵里嗡嗡作响,抬头一看,身边只剩断枝和弹坑,战友们的身影早被炮火隔在了另一头。陈洪远没慌,他当过三年兵,穿插作战的规矩刻在骨子里——先找隐蔽处,再辨方向。他猫着腰钻进一道土沟,抹掉脸上的尘土,摸了摸腰间的冲锋枪,弹匣是满的,还有三枚手榴弹别在裤腿上,心里稍稍有了底。 借着炮火炸开的光亮,他看清周围全是密密麻麻的战壕,显然是敌人的防御阵地。正想找路往部队穿插的方向赶,一阵断断续续的电台滋滋声突然飘进耳朵。这声音不一般,不是前沿阵地的零散联络,更像是集中指挥的信号。他顺着声音摸过去,扒开半人高的茅草,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震:三顶伪装网盖着的帐篷连在一起,帐篷外有两名岗哨来回踱步,里面隐约能看到晃动的人影,还飘出地图纸张的窸窣声——这分明是敌人的指挥所! 陈洪远攥紧了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端了它!敌人人多,但都集中在帐篷里,防备肯定松。他瞅准一名岗哨转身的瞬间,像豹子一样扑了上去,左臂死死勒住对方的脖子,右手握着的匕首顺势抹过,岗哨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就瘫倒在地。另一名岗哨刚反应过来,陈洪远已经举枪对准了他,一声枪响,对方应声倒地,枪声被远处的炮声盖得严严实实。 他没敢耽搁,拉开一枚手榴弹的引线,朝着最中间的帐篷狠狠扔了进去,紧接着端着冲锋枪冲进左侧帐篷。帐篷里的敌人还在对着地图指指点点,突如其来的爆炸声让他们乱作一团。陈洪远扣动扳机,枪口喷出火舌,敌人一个个倒在血泊中,有想摸枪反抗的,都被他抢先击倒。右侧帐篷的敌人听到动静冲了出来,他借着帐篷的掩护来回射击,又放倒了几个。 战斗刚结束,陈洪远的胳膊就传来一阵剧痛,低头一看,被弹片划开了一道大口子,鲜血顺着胳膊往下淌。他顾不上包扎,在帐篷里翻找起来,缴获了一台电台、两本作战日记和几张地图——这些都是能帮部队摸清敌情的宝贝。 他揣好战利品,沿着原路往回摸索,路上遇到一小股逃窜的敌人,凭借地形优势又歼灭了3人。等他终于找到部队时,战友们都以为他已经牺牲了,看到他浑身是血、手里还攥着敌人的电台,一个个又惊又喜。后来清点战果,陈洪远单枪匹马端掉敌人指挥所,共歼敌16人,缴获一批重要军用物资,为后续部队推进扫清了关键障碍。 这场战斗里,陈洪远没有援军、没有补给,仅凭一己之力创造了奇迹。不是运气好,而是常年训练的硬本事,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的血性。一名普通班长,在失联的绝境中,用勇气和智慧完成了远超任务的壮举,这就是中国军人的模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76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觅双用文史读古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