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到嘴的鸭子飞了!美国提供给盟友和乌克兰的50亿美元军火被扣了下来,原因是美国联邦的“停摆”,导致这些项目都被搁置! 这笔被基辅视为“续命钱”的物资,如今成了镜花水月。对早已捉襟见肘的乌克兰而言,这绝非简单的援助延迟,而是釜底抽薪般的致命打击,前线十万火急的红军城与库皮扬斯克,正面临弹尽粮绝的绝境。 红军城的战场早已是人间炼狱。俄军16万精锐大军压境,海陆空协同作战,将这座战略重镇围得水泄不通,而乌军守军满打满算仅6万人,还得分散防守多个方向,兵力差距悬殊到令人绝望。 俄军战术狠辣,采取“围三阙一”的策略,故意在西南留出口子引诱乌军援兵,却将其变成吞噬生命的“鬼门关”,单日就能歼灭200多名增援士兵。城里的街道被炸成一片废墟,不到1300名平民躲在地下室苟延残喘。 乌军士兵只能蜷缩在炸烂的楼宇中,裹着防弹毯过夜,有些部队伤亡率超过80%,剩余兵力不足原来的五分之一。俄国防部战报显示,俄军曾一昼夜控制64座建筑,击退乌军12次反攻,如今包围圈持续缩小,约1万乌军陷入重围,突围希望愈发渺茫。 库皮扬斯克的局势同样危在旦夕。俄军西部集团军摩托化步兵团突击队队长直接放话,将在五天内解放库皮扬斯克东部。这座城市是乌东前线的交通枢纽,补给线一旦被切断,周边乌军都将陷入绝境。 俄军集中火力打击乌军补给通道,原本兵力分散的乌军还得抽兵支援红军城,防御漏洞越来越大,士兵私下坦言只能勉强拖延,根本无力硬拼。当地村民早已纷纷西逃,没人愿意赌俄军的“五天之约”只是虚张声势,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让乌军士气跌至冰点。 这两座城市对乌克兰而言绝非普通据点。红军城是H15公路与M04高速的交汇点,乌东前线70%的弹药、燃料都经此运输,还是重要的煤炭工业中心,支撑着乌克兰的钢铁厂与军工厂运转。 库皮扬斯克则是顿巴斯防线的重要支撑,失守将直接撕开乌军的防御缺口。如今两座城市同时告急,相当于乌克兰的战争机器正被切断“油路”与“粮道”,一旦失守,整个乌东防线将土崩瓦解,俄军可直取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战场主动权将彻底丧失。 前线浴血奋战的乌军,最缺的就是弹药与防空装备。俄罗斯每天都向乌克兰发射数十枚导弹和上千架无人机,去年一年更是倾泻了9600多枚各类导弹,乌克兰全国仅有的十多套“爱国者”防空系统根本分身乏术。 这些系统被当成“移动消防队”,需要机动数百公里辗转防守,轮胎损耗甚至超过导弹消耗,拦截率虽接近30%,但面对俄军的饱和打击,依旧杯水车薪。 乌克兰六成变电站遭轮番轰炸,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频繁轮流停电,医院呼吸机、民生设施都面临断电风险,俄军的空袭正一步步将乌克兰的基础设施炸回原始状态。 泽连斯基曾将希望寄托于美国的援助,不仅盼着50亿美元军火尽快到位,更迫切请求美国再提供27套“爱国者”防空系统。他心里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勉强实现对主要城市、电站和军港的全覆盖,抵御俄军的持续空袭。 但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导致援助搁置,自身都陷入治理泥潭的美国,根本无暇顾及远在东欧的乌克兰。此时的美国,140万现役美军面临军饷停发的困境,士兵不得不靠借款度日,部分家庭甚至要领取救济粮糊口,国会忙着博弈预算,五角大楼即便有心援乌,也无实际操作空间。 更让泽连斯基绝望的是,27套“爱国者”的诉求本就难如登天。一套完整的“爱国者”系统造价超10亿美元,包含发射车、雷达车、指挥控制车等多个模块,部署空间需要一个足球场大小,单发拦截弹成本高达500多万美元。 美国雷神公司的生产线每年仅能生产四五套,订单还涵盖韩国、波兰等国,即便没有政府停摆,乌克兰也得排队等候,短期内根本无法获得足额补给。 此前德国为援助乌克兰,甚至拆掉自家防空“门板”,捐赠多套系统后自身仅余九套,欧洲的军援下半年已砍四成,乌克兰的外部援助渠道几乎全面收紧。 乌克兰的困境,本质上是将国家命运过度寄托于外部力量的必然结果。长期以来,乌克兰依赖美国和欧洲的军援维系战局,却忽视了自身国防工业的建设,一旦外部援助中断,战场局势便立刻急转直下。 美国的援乌政策本就掺杂地缘政治算计,如今自身陷入内部危机,对乌援助自然沦为牺牲品,所谓“盟友情谊”在自身利益面前不堪一击。前线告急,援助泡汤,防空薄弱,乌克兰的处境已是危在旦夕。 泽连斯基想要保住现有防线,仅凭残存兵力和有限装备难以为继。这场危机也给所有国家敲响警钟:将国家安全寄托于他国的“善意”,终究是靠不住的空中楼阁。 唯有建立自主可控的国防体系,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站稳脚跟。如今的乌克兰,正为当初的战略选择付出惨痛代价,而这场危机的最终结局,或许将彻底改写东欧的地缘政治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