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罗网!”11月9日报道,湖北襄阳,一家KTV里,一名男子消费后拒绝付款,民警到场调解时,他不仅不配合,反而情绪激动称是经济纠纷,民警一查,该男子身份为网上逃犯,随后将其带回,作进一步处理,网友:剧情都不敢这么编。[得意] 部分在逃人员会产生“安全错觉”,认为在非涉案场合不会暴露身份,他们往往低估了公安机关的排查能力,也忽视了实名制系统的全覆盖,这种侥幸心理最终让他们落入法网。 公安系统的大数据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与基层民警的现场执法形成完美互补,就像襄阳这个案例,前台民警的规范操作与后台系统的快速响应相结合,才实现了对在逃人员的及时识别。 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则才是最大的便利,无论是消费付款这样的日常小事,还是配合身份核查这样的法定义务,按规矩办事既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法治社会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每个公民的自觉配合。 这事儿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襄阳这位老兄的“神操作”一经报道,立刻在头条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大家是既觉得好笑,又觉得这事儿值得深思。 “这哥们儿是嫌‘KPI’不够,自己给自己‘续费’拘留所套餐了吧?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本来只是道德问题,硬生生把自己升级成刑事问题,这波操作,我给满分,不怕他骄傲。” “民警同志:本来想调解个纠纷,没想到顺手捡了个‘业绩’,真是意外之喜啊。” “这就叫‘作死’,在逃人员不夹着尾巴做人,还敢这么高调,法律专治各种不服。” “建议查一下这KTV的音响效果是不是太好了,给他唱出了‘迷之自信’。” “现实版《今日说法》,剧情都不敢这么编,所以说,生活永远比电视剧更精彩。” “这说明现在的警察叔叔日常巡查非常认真,点赞!不管大事小事,都严格按程序来,才能让坏人无处可藏。” “我比较好奇他点的最后一首歌是什么,《铁窗泪》吗?还挺应景。”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时候都要冷静,别嚣张,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对于商家来说也是个提醒,遇到这种无理取闹不买单的,果断报警就对了,说不定还有意外收获。” “看似是个搞笑新闻,其实是个很好的普法案例:莫违法,违法必被捉。” “我估计他同伙看到这新闻得气吐血,辛辛苦苦躲着,队友却以这种方式‘出道’了。” 如果你在现场目睹了整个过程,你觉得除了报警,KTV的工作人员或周围群众还能做些什么来既保证自身安全,又有效协助警方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高见! 信源:潇湘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