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儿,真是越想越堵得慌。 一个妈,为了信仰把命都搭进去了,成了烈士。可她尸骨未寒,那个被她从小当亲闺女疼大的养女,居然连她的骨灰都不敢去领。 就因为所谓的“现实顾虑”。 我跟你讲,这份“母女情”有多重。当年22岁的朱枫,正儿八经的富家千金,嫁给一个快40岁的男人,还带着四个拖油瓶。图啥?她偏偏就对那个最小的养女阿菊,掏心掏肺。 不,不光是疼。是真真正正在为她规划人生。 自己动用人脉,把阿菊送去上海学当时最时髦的无线电技术,给了她一辈子吃饭的本事。 后来呢? 后来阿菊嫁去了对岸,朱枫也是借着“探望女儿”这个由头,才踏上了那条不归路。 你看这事儿多讽刺。 女儿,是她倾注了半生心血的作品,也是她最后潜伏任务的“掩护”。 结果呢?任务失败,她牺牲了。那个她一手托举起来的女儿,却在她死后,选择了撇清关系。 我真想问问那个阿菊,午夜梦回的时候,会不会想起那个抱着你、教你、为你铺路的年轻妈妈?心里那道所谓的“坎儿”,真的比为你豁出命的妈,还重要吗? 人心呐,有时候真比射穿胸膛的子弹,还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