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在联合国的常规预算分摊比例是15.254%,算下来今年该交的常规会费大概是5.6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四十多亿,根本不是网上说的五十多亿,更不存在十月又交了一笔五十多亿的事儿,这纯属把数字夸大了。 可能有人会问,凭啥咱们要交这么多?这就得说说咱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了。早十几年前,2013年的时候,咱们的分摊比例才5.15%,一年也就交1.3亿美元左右。 那时候咱们还属于发展中国家里面的“中等偏下”,比例自然高不了。这些年咱们经济上去了,GDP一路涨,国际地位也跟着提高,这个分摊比例就逐年往上调,2023年就到了15.254%,仅次于美国的22%,排世界第二。 这其实是个好事儿,说明咱们的经济体量被世界认可了,说话的分量也重了。你想啊,在国际上办事儿,总不能又想当主角又不想掏本钱吧? 就像咱们在小区里,要是想牵头办点改善环境的事儿,肯定也得比其他人多搭点精力和钱,一个道理。 而且咱们中国一直都是足额按时交会费的,从来没拖过联合国的后腿。反观有些国家,比如分摊比例最高的美国,按2023年的标准该交7.079亿美元,可人家欠了联合国三十多亿美元的会费没给。 早就超过了《联合国宪章》里规定的“拖欠数额等于或超过前两年应缴数目”的标准,按理说都该丧失大会投票权了,可人家照样在联合国里指手画脚。 还有些发达国家,也经常找各种理由拖着不交,反观咱们,不管是常规预算还是维和摊款,从来都是说到做到,足额缴纳。这对比下来,咱们的诚意和担当就很明显了,不是光说不练的主儿。 可能又有人说了,就算是按规矩交,这几十亿扔出去,到底花在哪儿了?别是打了水漂吧?其实联合国的常规预算,全是花在刀刃上的,都是维持日常运转必不可少的钱。 这些看着好像离咱们挺远,其实都跟全球稳定息息相关,而全球稳定了,咱们国家的发展环境才能更好。 至于网上说的“十月又来要钱”,其实是把不同的钱搞混了。联合国除了维持日常运转的常规预算,还有维和预算、难民救助基金、气候变化专项基金这些,都是单独核算的。 比如维和预算,是专门用于派维和部队去战乱地区的,这部分钱咱们也是按比例交,而且是世界第二大维和摊款国。 还有像难民署的救助资金,有时候遇到大规模难民危机,比如中东战乱、非洲饥荒,联合国就会呼吁各国自愿捐款,咱们国家也经常捐,但这跟常规会费是两码事,是自愿掏的,不是被逼着交的,更不存在“不给就裁员”的说法。 联合国要是靠这么逼钱早就散架了,它的经费管理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每一笔钱怎么花的,都会公开报告,不是谁想动就能动的。 咱们在海外的华人华侨,遇到战乱或者灾害,联合国的机构往往是第一时间提供保护的,这些背后都离不开联合国的运转。 而且咱们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很多国际事务比如制裁恐怖主义、推动气候变化协议,都需要咱们投票表态,要是连会费都不交,说话还有谁听?这几十亿买的不仅是联合国的会员资格,更是国际话语权和全球发展的稳定环境。 再说了,咱们交的钱也不是白交,联合国给咱们的回报也不少。比如联合国的各种技术援助,在农业、医疗、环保这些领域,给咱们提供了很多先进技术和经验。 咱们的企业也能通过联合国的采购项目拿到订单,赚回不少钱;还有咱们的人才,在联合国各个机构任职的越来越多,这也是在提升咱们的国际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咱们通过联合国这个平台,能更好地向世界讲中国故事,让更多国家了解咱们的发展理念,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就是通过联合国的认可,才得到了更多国家的支持。 其实说到底,交联合国会费这事儿,不是简单的“肉疼不肉疼”,而是一个大国该有的担当。咱们从过去的低收入国家,到现在成为第二大会费缴纳国,背后是国家实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咱们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