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一下手机就被强制跳转到淘宝?官方:已对淘宝霸屏广告展开调查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刷新闻时手指刚下滑页面,屏幕突然切到淘宝双11会场;跟朋友聊微信时手机稍微倾斜,购物页面直接弹出来;甚至有网友调侃“法官庭审拍桌子,手机都能跳淘宝”。这种防不胜防的强制跳转,最近把很多人逼到崩溃,退出会场要找半天关闭按钮,原本的操作全被打断,体验感差到极点。 这次官方出手调查,其实早该来了。11月6日,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收到举报后,已经交由网监分局正式介入,而这并非淘宝第一次因广告问题栽跟头。2021年6月到7月,短短一个月内,它就因广告违法、未制止商家违法广告两次领到5万元顶额罚金,可两次处罚显然没起到震慑作用。今年双11,强制跳转反而升级了,除了碰一碰、晃一晃,还出现了“扭一扭”“手机前倾”等感应式触发,华为、荣耀用户得专门去隐私设置里关闭“摇一摇进入详情页”功能,普通用户根本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平台敢这么肆无忌惮?说白了就是流量焦虑下的逐利冲动。电商行业报告显示,双11期间平台获客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传统开屏广告点击率下滑后,“摇一摇”这类互动广告成了维持曝光量的救命稻草。有内部消息称,推出这类广告的团队还因维持了点击率拿了内部奖项,这种违规操作根本不是偶然,而是有组织的策略。可他们忘了,用户的反感正在变成消费抵触,不少人说“被广告烦到直接卸载”“本来想购物,跳转一次就没了兴致”,这种以用户体验换流量的做法,终究是饮鸩止渴。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种行为早已涉嫌违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弹出广告必须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能欺骗误导用户点击。《广告法》也规定,互联网广告不能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淘宝的感应式强制跳转,既没有明确关闭选项,又用灵敏感应强迫用户浏览,完全踩了法律红线。更可怕的是,这类广告需要调用手机陀螺仪和运动传感器数据,这些都属于个人信息范畴,平台很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超范围收集浏览习惯、购物偏好等敏感信息。 5万元的顶额罚金,对于年营收数千亿的平台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也是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关键——违法成本太低,收益却很高。法律人士已经指出,这类行为不仅违反《广告法》,还可能触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理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更高额度的罚款。之前余杭区市监局就查处过类似的流量劫持案件,对干扰支付宝支付跳转的App罚款20万元,这次淘宝的行为性质更严重、影响更广,处罚力度自然值得期待。 监管介入不只是给淘宝敲警钟,更是给整个互联网广告行业立规矩。工信部早在2021年就开始整治开屏广告乱象,要求显著展示关闭按钮、禁止易误触的诱导操作,可有些平台总能想出新套路规避监管。这次调查能不能打破“处罚-整改-换花样违规”的循环?能不能让平台真正意识到,尊重用户选择权才是长久发展的根本? 互联网广告的创新,从来不该建立在侵犯用户权益的基础上。平台追求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不能把用户当成流量工具,更不能用技术手段设置“跳转陷阱”。用户需要的是自主选择的权利,是干净流畅的使用体验,而不是无处不在的广告轰炸。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