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马英九、朱立伦是“和平统一”的刹车片,能拉住“台独”。其实不然,真相是,他们恰恰是“统一”的“减速带”:他们的全部价值,不在于“促统”,而在于“耗统”——利用大陆的“耐心”,换取台湾“偏安”的时间窗口与个人红利。 打开两岸关系的讨论区,总能看到一种声音:还好有马英九、朱立伦这样的蓝营人物,能给“台独”踩刹车,守住和平统一的底线。 可越观察越发现,这更像一种自我安慰的错觉,他们从来不是阻挡分裂的刹车片,而是让统一进程慢下来的减速带,看似缓冲实则拖延,把大陆的耐心变成了台湾“偏安”的资本,也变成了个人政治生涯的红利。 马英九常以“反对台独”的姿态发声,用“既无必要,也办不到,更不务实”评价赖清德的“新两国论”,朱立伦也在国民党党庆上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这些表态听着暖心,却从来没有落地成促统的实际行动。 他们口中的“九二共识”,更像是维持现状的挡箭牌,只谈“反对台独”却避谈“一个中国”的核心,只提“两岸交流”却回避“统一进程”,本质上是用模糊的立场换取政治空间。 在他们的主导下,国民党始终没有形成明确的促统纲领,反而把“维持现状”当成最大政治正确。台湾的年轻人在这种模糊政策下成长,既听不到统一的正向引导,又受民进党“去中国化”教育的侵蚀,对祖国的认同感越来越淡。 而马英九、朱立伦们却借着两岸暂时的平静,收获着“和平守护者”的名声,巩固着自己在党内的地位,享受着政治红利,完全无视统一进程被不断拖延的现实。 更值得警惕的是,他们的“耗统”策略给了民进党喘息和布局的时间。当国民党在两岸问题上消极应付时,赖清德之流正在加紧推进“台独”分裂活动,从将大陆界定为“境外敌对势力”,到用司法工具打压异己,再到限制两岸教育和民间交流,一步步压缩统一的空间。 而马英九、朱立伦的存在,反而让部分人对“和平统一”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忽视了“台独”势力的步步紧逼,也让大陆的对台政策难以快速调整。 台湾退役将军高安国81岁高龄仍奔走呼吁两岸统一,却被台湾司法部门重判入狱,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所谓的“和平守护者”并没有站出来发声支持,反而继续在“维持现状”的安全区里周旋。他们的“耗统”,消耗的不仅是大陆的耐心,更是两岸同胞的情感,是统一的历史机遇。 大陆方面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既要继续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争取台湾民心,也要清醒认识到统一进程不能无限期推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求国家的完全统一,这一历史趋势不会因为个别政治人物的态度而改变。 官方信源: 1. 中国台湾网:朱立伦强调“中华民族是根、中华文化是本” 马英九12字批赖清德“新两国论” 2. 海峡导报:马英九批赖清德“台独”主张办不到,朱立伦强调不容“台独”毁台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