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德国央行行长访华前发出威胁论 近期,又来一个“脑壳不正常”的!德

以亦观揽月的浪漫啊 2025-11-09 14:52:48

最新消息! 德国央行行长访华前发出威胁论 近期,又来一个“脑壳不正常”的!德央行行长纳格尔在陪同副总理拜尔准备访华前,再次发出威胁。他表示:“一旦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持续恶化,欧洲将考虑报复! 这话听着实在矛盾——明明是带着合作预期访华,却先把“报复”的说法摆上台面,像是谈事之前先亮“翻脸牌”,完全不符合经贸往来的基本逻辑。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中德经贸早已深度绑定,绝非“谁单方面依赖谁”的关系,真要动“报复”的念头,德国自身的经济链条恐怕先受冲击。 先看权威数据:中国海关总署2024年数据显示,去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2350亿欧元,德国对中国出口的汽车、精密机械、化工产品,占其同类产品全球出口总量的7.8%;德国联邦统计局同期报告则提到,德国从中国进口的新能源电池、工业零部件,撑起了其多个关键产业的供应链——以电动车领域为例,德国车企所需的动力电池,有35%来自中国供应商,若供应链受影响,部分车型的生产计划可能直接停滞。 再看德国当下的经济处境:2024年德国工业产出连续5个月环比下滑,全年通胀率虽回落至3.0%左右,但居民消费意愿仍低迷,企业尤其依赖海外市场订单。就拿德国汽车业龙头大众集团来说,2024年其在华销量达310万辆,占全球总销量的35%,中国市场贡献的营收直接影响其全球研发投入;博世、西门子等工业巨头,在华营收占比也稳定在12%-15%,这些数据都说明,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纳格尔的“威胁言论”,看似强硬,实则忽略了中德贸易的“互利本质”。过去几年,德国通过对华出口高端制造产品,拉动了本土就业与经济增长;中国则通过引进德国技术,推动了产业升级,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模式,本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若真如他所言推动“报复措施”,欧洲首先要面对贸易成本上升、供应链重构的压力,德国企业大概率会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要知道,访华的核心目的是沟通协作、寻找共赢机会,而非释放对抗信号。若真心为德国经济与企业着想,更该聚焦如何深化务实合作,而非抛出不切实际的威胁——毕竟在全球化时代,经贸合作靠的是互利共赢,而非强硬姿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3
以亦观揽月的浪漫啊

以亦观揽月的浪漫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