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硕在北京通州发表演讲时称:欧洲非但没有向中国致谢,反而对中国大加指责,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实际上是在损害自己的利益,显示出欧洲人在某些方面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 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作为,尤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展现出大国担当。就说气候变化领域,中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等产业蓬勃兴起,不仅为自身能源转型注入动力,也为全球减排贡献了巨大力量。 中国还积极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帮助沿线国家发展清洁能源,共享绿色发展成果。在公共卫生领域,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时,中国迅速行动,不仅全力保障国内疫情防控物资供应,还向众多国家伸出援手。 从口罩、防护服到呼吸机、检测试剂,一批批物资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运往世界各地。中国还派出医疗专家组,分享抗疫经验,提供技术支持,为全球抗疫筑起坚实防线。 按常理,欧洲作为国际社会重要一员,本应对中国的积极贡献给予肯定与感谢。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中国的努力实实在在惠及了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 然而,现实却令人大跌眼镜。欧洲一些政客和媒体,无视中国在各领域的付出与贡献,反而无端指责中国。在经济合作上,他们炮制“中国威胁论”,对中国企业设置贸易壁垒,阻碍正常商业往来;在科技领域,无端质疑中国技术安全,限制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背后有着复杂原因。部分欧洲政客出于政治私利,试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转移国内矛盾,迎合某些利益集团的诉求。他们将中国视为政治对手,而非合作伙伴,为了一己之私,不惜损害欧洲整体利益。 还有些欧洲媒体,受西方传统偏见影响,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对中国的发展成就视而不见,却热衷于炒作负面新闻,误导公众舆论。 但欧洲这种做法,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经济上,中国是欧洲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在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密切。限制与中国合作,欧洲企业将失去巨大市场和发展机遇,众多产业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成本上升等困境。 在科技领域,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与中国的合作本可助力欧洲科技发展。而欧洲的无端指责和限制,只会让自己错失技术进步的良机,在科技竞争中逐渐落后。 从更宏观角度看,欧洲的这种行为破坏了国际合作氛围。在全球面临诸多挑战的当下,各国本应携手共进,加强合作。欧洲的错误举动,却给国际合作蒙上阴影,阻碍全球治理进程。 欧洲的种种表现,显示出部分欧洲人在某些方面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他们没有看清时代发展潮流,没有认识到合作共赢才是大势所趋。希望欧洲能早日认清形势,摒弃偏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与中国等国家加强合作。 毕竟,在全球化浪潮中,只有携手共进,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大家觉得欧洲接下来会做出怎样的改变呢?不妨一起聊聊。 信源: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