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宰客这条道路走不通了,比亚迪整治阿三这招太狠了!年前印度买了1000辆电动大

春秋说史 2025-11-09 11:11:05

印度宰客这条道路走不通了,比亚迪整治阿三这招太狠了!年前印度买了1000辆电动大巴,先交了50%订金拿到车壳子,后来又咬牙交了20%钱才发了电池。结果电池装好车后却还是不能用,一问才知道车被远程锁死了! 印度年前斥巨资,从比亚迪买了 1000 辆电动大巴。 按合同约定,先付 50% 订金,拿到了光秃秃的车壳。 再付 20% 款项后,电池也顺利交付。 车辆排列得整整齐齐,车身和电池看着都安装到位,表面毫无问题。 可等印度方面准备启用时,却傻了眼。 不管怎么操作,这些电动大巴都没任何反应,根本启动不了。 一番仔细调查后,真相浮出水面。 比亚迪在生产时就给车辆设了 “数字锁”,电池和车身通过软件绑定。 只有等所有尾款全部结清,这道锁才会自动解开。 说白了,没付完钱,就算拿到车,也只是个不能动的 “摆设”。 这操作看着硬核,却不是比亚迪故意刁难。 实在是印度市场的商业环境,逼得企业不得不留一手。 印度的商业纠纷处理效率低得吓人,法院积压了大量案件。 一场官司拖个十年八年都是常事,最后能不能拿到结果还不好说。 之前不少企业都在这栽过跟头。 小米在印度的资产被冻结,三星莫名被罚 6 亿美元,大众更是被追缴 14 亿税款。 在这样的环境下,指望靠法律维权根本不现实。 比亚迪只能靠自己的技术,给自己的权益上 “保险”。 毕竟硬件交付了,钱没收完,风险全在自己这边。 “数字锁” 一装,直接把 “硬件到手≠使用权” 的道理,摆到了台面上。 反观东南亚市场,规则明确,合同执行力强。 比亚迪在那边合作顺风顺水,从来不用搞这种特殊手段。 能这么做,也得有实打实的技术实力撑着。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大巴的领头羊,技术硬得没话说。 自家的刀片电池安全可靠,交付能力也备受认可。 在印度市场,它早已站稳脚跟,市场份额超过五分之一,业务覆盖 30 多个城市。 现在印度新能源车渗透率还不到 2%,公交系统急需更新换代。 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刚好填补了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缺。 这次 “锁车” 事件,不光是为了追回尾款。 更是给所有在印度做生意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在商业规则模糊、信用体系不稳的市场里,合同和法律有时真不靠谱。 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手里的核心技术。 技术握在手里,就有了话语权,能直接约束买方的行为。 物理占有不算数,能掌控功能使用,才是真的掌握了主动权。 这也揭示了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新规律。 新时代的商业合作中,硬件只是载体,技术和软件才是核心。 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证明,企业要想在复杂市场里立足。 既要有过硬的实力,也要有灵活的风险管控意识。 与其指望别人守规矩,不如自己掌握制定规则的底气。 这波操作,既保障了自身权益,也给同行提供了宝贵经验!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0 阅读:1209

评论列表

用户19xxx49

用户19xxx49

1
2025-11-10 13:45

按回账进度松绑挺好的

猜你喜欢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